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1|回复: 2

 国企改革 全体股东实行“阳光账目”

发表于 2015-6-29 18:04: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年初,一篇题为《35万亿国资改革即将启动,国资委一拆三,或全盘复制淡马锡模式》的文章引起大家的热议,提升了社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国企改革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国有企业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公众对国有企业毁誉参半,全球及国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使本届政府对国企改革更加重视,敦促国企主管部门不断思考、探索国企的发展之路。

  笔者基于长期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国企改革提几点建议。

  以全体公民利益

  最大化为改革目的

  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过一句话:“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看了淡马锡的发展历程,我们似乎可以说:我国国企并没有充分发挥所应担负的使命,因此无论如何改革,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国企改革以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才有意义。

  我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某些区域,如果国有企业特别强大,当地的民营企业就比较差,而且当地的经济也很差,比如东北。那么,国企在经济发展中究竟应该担负怎样的使命?

  如果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不能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不管国资委的职能如何分拆,不管是管“资产”还是管“资本”,都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如果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不能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依然延续靠垄断获取高额利润,即使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能得到国民的认可。更何况国有企业的资产效率一直被社会诟病。

  垄断性国企部门的财务成功与其竞争力无关,而是与权力联姻后,凭借其特权和垄断地位“坐地收钱”攫取的超额利润,其真实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远低于民企。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对规模及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2001年至2009年间的真实绩效做过评估,认为若将成本还原,把不交的地租、少交的资源租和利息优惠去除,国企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39%。

  另外,国有企业并未很好地担负起引领产业发展的使命。如一汽、二汽、上汽,依靠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与国外的汽车公司合资,赚得盆满钵满,却不能生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认认真真做研发。结果是:2014年,我国出口了53万辆汽车,第一名奇瑞21%,第二名力帆13%,第三名吉利12%。出口汽车前10名的车厂只有3家国企,分别是上汽、广汽本田、上汽五菱,3家的合计比例是16.88%。

  2015年,上海自贸区取消51项负面清单,倒逼“只赚取利润,不从事研发”的企业改革。其中一项是针对汽车的: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从事汽车总线电子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制造与研发。即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允许外资企业独自生产。这样倒逼国企改革。取消51项负面清单包括: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投资与高速铁路、铁路运输专线、城际铁路相关的研发设计与制造。这样就倒逼南车北车改革。取消51项负面清单还包括: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从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倒逼航空工业改革。WTO的保护伞正在逐步消失,势必对汽车、航空、铁路的国企造成冲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必须担负起行业使命,为民营企业建立起行业生态系统,并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而非依靠垄断资源,与民争利,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国企成为国民经济脊梁比资产保值增值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8:05:28 | 查看全部
  对内建立竞争

  对外实行垄断

  国企改革,经历了为实现竞争进行拆分,如前文提到的中铁、电信的拆分,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

  从2003年到2010年,196家央企合并成123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由7家增加至38家。如果央企在行业不能进入前三名的,就要并入其他央企。因此出现了网通和联通合并,卫通和电信合并,铁通和中国移动合并,成为现在的电信三大运营商。

  无论是拆分还是合并,似乎都没有想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拆分,似乎是为了满足《反垄断法》的要求,但依然没有改变垄断的本质。合并,似乎是为了获得一张世界500强的门票,而这张门票对国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反垄断比我国更悠久,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996年,波音收购麦道,收购前,波音占市场份额的61%,麦道占市场份额的12%。两者的对手是占市场27%的空客。美国在1895年就制定了《反垄断法》,毫无疑问,这样的合并必将导致绝对的垄断。但美国政府在这场兼并中强力推动,因为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反垄断法》只是个工具。波音与麦道合并后,经费共享,提高了研发水平,使空客只能望其项背。

  反观我国,以电业为例,为了破除垄断,大一统的电网被分拆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但并未改变电网垄断的实质,分拆后的两家电网服务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提升。

  美国是如何看待我国的电网垄断呢?

  针对严寒和飓风造成美国的大面积停电,2014年1月7日,美国前能源部长、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德森(Bill Richardson)在美国《Politico》时政新闻网站上撰文指出:美国的电力系统还停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近十年来鲜有进步。而各地电网各自为政是导致效率低下、抗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理查德森还指出,美国的电网建设需要向中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理查德森称,美国电网的一大问题就是各地的电网并没有连在一起。数百个地方电网只管自己运营,就像诸侯各自为政,但丝毫不理会真正的需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国家电网系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如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的系统并不能将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产生的电能有效输送至别处。这与我国新能源发电面临相似的问题。

  理查德森呼吁,现在需要采取国家层面的电网改造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多元化的电能。而中国是美国学习的榜样。

  理查德森说,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巨资开发特高压输电(UHV)技术,令人惊叹。该技术有望解决困扰中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输电难题。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跟美国类似:连接本国最新的可再生能源电站。这些电站往往离高度城市化的东部地区很远。没有特高压输电,这一愿景将难以实现。通过提高发电和输电效率,特高压输电还能优化煤炭的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行业,不应该简单地利用拆分或合并来改革所有的国企,而应该针对产业链环节、国内外采取不同的措施。概括来讲,就是:国企以合并垄断的方式担负产业链前段的基础设施环节,开放产业链中后端环节,国企与民企充分竞争;在国内充分竞争,对国外实施垄断。针对行业具体来讲,即

  电信行业,信号中继站、骨干网由一家国企统一投资建设维护,服务环节全部开放,移动、联通、电信与民营企业一起公平竞争。

  石化行业,由一家国企统一勘探开采,石油炼化、石油进口、石油销售全面放开,让国民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电力行业,由一家国企进行电网建设和运营,只负责输电。上游电厂、下游的配电和售电全部开放。这样的改革在个别地区已初见成效,山东魏桥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升资产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具备了高效率的国有企业,可以以己为“旗舰”,带领民营企业组成一支“舰队”,甚至是组成“航空母舰”,在对海外的收购、竞标中带领民营企业走出去。即对外形成垄断。这样,对内形成公平、高效的竞争,对外为国家赚取外汇,这才是国有企业应该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困扰国企多年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有一种观点认为涉及国家安全、稀有资源的行业必须由国有企业承担,事实未必是这样。美国的军工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国家利用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行严格的监管,这些民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严守国家机密,在获得资产高效率的同时杜绝了腐败。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法律机制,而不是所有制。只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不具备实现全部民营化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8:05:49 | 查看全部
  产权改革

  避免国有资金流失

  十八大以后,国企产权改革再次被提上议程。通过股份制改革增强国企的经营活力,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无可厚非,但还是要杜绝内部人及相关利益群体利用产权改革中饱私囊。

  众所周知,与民营企业不同,国有企业领导人的退休年龄具有严格的标准。但是我们看到,某些国企上市公司,领导人已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依然没有退休。国有企业值得赞扬的地方就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企业发展不会依赖个人。从另一角度说,即使是GE,韦尔奇退休以后,发展依然顺畅。在我国,还没有哪一位国企领导人对企业的贡献超过韦尔奇对GE的贡献吧?!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这些人不执行国家规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在企业产权改革中谋取个人利益。

  国企产权改革,对全国人民来说是调整经济结构,对少数人来说是难得一遇的“唐僧肉”。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仅由内部人主导,就会重蹈20年前MBO的覆辙。因此,在国企产权改革中,国资委应联合中纪委、审计署,对各级国企的产权改革的相关人员严加审查,而不仅仅是抽查。发现问题,即使已经离任,也要追究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