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30 22:07:15
|
查看全部
不后悔,逆水而上苦变甜
“创新路上,尽管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是我们从不后悔,因为我们在这其中找到了人生价值,得到了成长。”在该矿今年劳模先进座谈会上,获得该矿2014年度安全生产标兵荣誉的张勇在发言中说。
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萦绕在工作室里的友情更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动力。“创新过程中,我们有争论,有争吵,甚至面红耳赤,但是大家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很珍惜这个团队,处处维护这个团队的荣誉,获得奖励都是按贡献分配,相互包容和理解。”钱依顺表示。
牺牲休息时间搞创新对工作室成员来说再平常不过了,有时为及时拿出成果,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有的成员连续牺牲两三个周末。2013年5月初,为尽快解决井下﹢133水平风门的控制难题,贾文东和钱依顺连续6天下井试验,成功研制出采用集控技术的智能自动风门,在辛劳与汗水后,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创新之路有苦有甜,林东顺工作室的成员们不仅得到了成长的历练,还收获了岗位成才的喜悦。“依靠积累的经验,结合现场实际,多听意见,反复研究,创意就会产生。但创意产生往往是一瞬间,而把它变为成果却是漫长坎坷之路。”谈到面对技术创新难题如何破题时,在去年12月走上机电队技术员岗位的陈小川说。
“现在企业不乏热心钻研创新的员工,只要善加引导,就能引导他们秀出智慧和风采,让人看到,平凡岗位上的创新劳动一样能演绎精彩,关键是企业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创造愿望,为他们发挥才能,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该矿党委书记陈朝义表示。
今年初,该矿工会以林东顺工作室成员为技术指导,在8个区队成立了8个职工技术创新小组,每个小组定期开展技术互助、技术共享和技术创新活动,让林东顺工作室的创新精神在全矿各区队、班组开枝散叶,落地生根,引导更多职工主动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据该矿工会统计,林东顺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6条,取得技术创新成果47项,其中,矿级技术创新成果奖29项,公司级技术创新成果6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10万元,被誉为矿区职工技术创新的“阳光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