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业病危害辨识与防护知识读本》读后感
近期阅读了《职业病危害辨识与防护知识读本》这本书,从中认识到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这中间包括了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也明白了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阅读这本书结合钻井现场实际情况来写出自己的感受:
石油和天然气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国家战略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1)、粉尘:电焊尘、水泥尘、煤尘、铸造尘等;
(2)、毒物:汽油、苯、液化气、硫化氢、石油烃、一氧化碳、甲醛、甲醇、氨气、正己烷、丙酮、铅、汞、铬、酸、碱等;
(3)、物理因素:噪声、射线、微波、振动、高频、高温等。
依照自己的专业,职业病包括中暑、手臂振动病、噪声聋、硫化氢中毒、放射性疾病等。
1、钻井前准备工作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井队搬迁过程以及井架安装、固定过程的高空作业、野外气象条件以及焊接等。消减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挂牢安全带,衣着整齐,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高空作业人员操作前,必须对脚手架、跳板、斜道、靠梯等和其它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情况应及时修理。凡六级以上大风和暴雨、雷电、大雪等气候变化大,不利于高空作业时,不得从事高空作业。加强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措施。
2、钻井过程中,几乎所有地带的空气中均存在烃类和硫化氢,在石油蒸气和硫化氢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包括硫化氢中毒、氮氧化物中毒、甲苯中毒等,油气开采过程中职业病防治的关键包括加强油井口和采油设备的密闭和技术管理,防止油井自喷事故,减少天然气、石油及其蒸气的跑漏,由此可知,在井队首先要做好气测录井工作,保证及时发现全烃值;其次要保证井队气体检测仪能够正常使用,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最后要按时检查正压式呼吸器的压力情况,保证能够在紧急条件下正常使用。以上三个方面均要做好相关检查记录,确保有据可查。
3、钻井过程中,粉尘和毒物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钻井液材料及固井过程中存在的粉尘及毒物。钻井液材料中很多都是粉末状材料,例如重晶石粉、CMC、MEG、BNG等等,防范措施包括在加材料期间人员不仅要穿戴好劳保用品,还要带防粉尘级别的口罩和护眼罩,确保粉尘不会影响正常呼吸及视觉。固井过程中往往要加入大量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随废气泥浆的排出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钻井液材料中也有很多是属于剧毒的,例如最常见的纯碱和烧碱,都会对皮肤造成腐蚀。要加强对个人的安全防护能力。
4、在电测期间,电测井、气测井、放射性测井三种测井技术,均为野外作业。放射性测井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放射线外照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向井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活化溶液,并将其压入管外通道或进入地层滤积在射孔道附近地层表面进行测井。职业危害因素:中子、Y射线以及井场其它危害因素。消减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格放射源出入库制度,源车、源库、实验室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操作,取源时使用手柄。必要时,实施轮换作业。对放射性测井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并查询相关资料,我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做法,也让我对钻井现场的一些危害因素有了一定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自己多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还要向钻井现场施工人员多提醒,多关心,更需要要求钻井施工方向现场员工培训这方面的知识,确保大家能够远离职业病危害,能够健康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