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 21:37:42
|
查看全部
三、驾驭不确定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动荡的经营环境动摇了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信仰。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企业越来越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传统的战略理论对此又无能为力,反叛传统战略理论的呼声便日益高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环境不确定性、未来不可预测性、系统复杂性和发展非均衡性为基础的、所谓“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应运而生。
“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其实并不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目前尚处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之中,很不完善。之所以称为“后现代”,是因为在哲学和社会学中,“后现代”意味着对理性、必然性、确定性的反叛和解构。上述新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所强调的,正是不确定性、随机性、直觉性、偶然性、试错性、应急性、学习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等特征。
既然不确定性如此普遍存在,企业家必须习惯于不确定性,并善于与不确定性共舞,首当其中的,应该解决认识问题。第一,必须树立“不确定是必然,确定是偶然,不确定是常态”的理念,去除畏惧或消极应对不确定性的思想。第二,形成这样的认知,即最合适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战略规划的程序和结果应该和现实紧密相连,以适应市场上迅速发生的变化。一个好的战略应该具有战略柔性,能够给企业多种选择,既对这些选择做出清晰的权衡,同时又配有相应的应急措施。第三,确立这样的观念,即管理不确定性将成为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正确地认识不确定性、化解不确定性,乃至创造并利用不确定性,将是企业家必修的内功;驾驭不确定性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众多不确定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博弈不确定性;在制定战略中,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分析阶段,博弈不确定性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企业家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由过去的实体思维,转变为博弈思维,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空间,在多因素、多主体、共时互动的格局中运筹帷幄。单边思维是博弈思维的大敌,博弈思维崇尚双边和多边思维,推崇换位思维和逆向思维,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他人价值,将自己置于对手的位置考虑问题,并尽可能提前对竞争对手可能作出的所有反应进行反应。践行这样的思维方式,企业将会发现,若能与对手一起创造出双赢(多赢)的局面,而非你死我活的结果,企业自身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换言之,企业在设计战略时,一定要考虑竞争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合作与结盟的可能。更值得推崇的思路是,考虑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下,应该如何制定战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