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3 17:54:42
|
查看全部
二、一味简单地听从“客户意见”。
理想方案、现实方案、过渡方案是三类常见的客户要求的意见,实际上,其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多次反复中前进的。
友泰咨询总结一句话:客户永远都是对的,但有时,客户意见又往往是错的。关键是“会听”、“听懂”客户意见,如果不能客观地区分对待客户的主观需要和客观需求,只是简单地听从或拒绝“客户意见”,项目成败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本次调查中重点案例研究中,有两个典型。
一个是某国有地产集团的组织、薪酬与绩效咨询与管理变革项目,一开始客户要求做一个绝对理想、先进的、专业的独立的方案,项目组很高兴,以为和客户达成了一致,全面开工做方案,一个月以后,提交方案,高层看后,觉得“浑身不自在,很别扭,那种难以名状的感觉,翻译出来就是“离我们太遥远了,可不操”。
在尴尬等待2周之后,客户意见出来了,建议重新做一个现实方案。于是乎,项目经理不假思索,重新设计尽量往现实靠拢的方案,又做了2周,完成了现实方案。
但是糟糕的结果是,客户意见说“这是原封不动,原地踏步,另一个极端”。又经过若干次沟通协商,双方初步达成了一致,要把前面两个方案折中,做个过渡方案。就这样,第三个月做出了过渡方案。结果客户还是不满意,简单地折中,简单地听从“客户意见”,在客户看来,项目组作为独立的外脑,缺乏独立性和专家权威性,价值自然受到怀疑。
这个变革实施项目,友泰咨询接手该项目,完成“擦屁股的落地工程”。按照“匍匐前进,适度抬头”的原则,充分考虑了企业内外多种因素,做出了直接可操作的“落地方案”,该方案先采用了“调查未来技术”,对改革所涉及到的人群、事情都做了全面的扫描分析,对不同的重点人群立场作了仔细分析,后采用多样化的“会议技术”,了解哪些人会支持什么点,哪些人会反对什么点,哪些人是改革中绝对要重点保护的,哪些人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于涉及到企业环境的那些比较刚性的政策性硬约束,逐一排查,研究分析出了可以变通、可以争取的关键点。最后完成了“落地方案”。并做出了实施规划方案和有关的配套方案,共三大类方案,并通过“模拟演练技术”和半年的后续服务跟踪辅导,成功地扭转了这个变革项目。
另外一个外资咨询公司在帮助某国有大集团薪酬变革项目中,项目组专家却是另外一种极端,对客户意见基本上拒绝,完全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端专家形象”。总是反复多次强调“世界500强都是这样的,你们太落后了,要赶紧改进”、“你们的意见不错,但是专业性差点,要是这么做方案,同行会笑话我们的”。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总是“漂在半空的花篮子”。在反复延期2年后,变革项目不了了之。
研究观点认为,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借助外脑推行变革,简单地听从某方意见,不能高瞻远瞩看全局、看系统、看实践、看人、看发展,变革的失效总是难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