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月亮坪上的欢歌
平武矿业掘取震后“第一桶金”背后的故事
09年3月22日,坐落在海拔2200米月亮坪上的平武中金矿业炼金室内的炉火红得刺眼,坩埚内的液态金在微微颤动着……当工作人员从模具中取出两块重达7公斤的金砖时,一直蹲守在现场要见证第一桶金出炉的平武中金矿业员工们在现场的欢呼起来。自震后矿山的恢复建设到试生产,再到炼出第一炉金,仅用了短短的181天。这震后第一炉金,承载着他们太多智慧的心血和艰辛的汗水,而这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掘金”故事。
震塌了道路和围墙,震不跨的精神和意志
08年5月12日对于处在地震重灾区的平武中金矿业来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当天下午2点多钟,大地剧烈的摇晃起来,在办公室上班的员工们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只听见外边有人大声喊着,地震了,赶快撤出来。原来副总经理王新忠已经在外边紧张的组织大家转移起来了。当看到身边的人员完好无恙的时候,王新忠松了一口气。
此时,在海拔2700米太阳坪矿区还有几十名矿工在作业,心急如焚的他立刻打电话联系,听到的是一片盲音。他带着人赶紧往矿区跑,巨大的泥石流已经将进矿区的道路牢牢封死。接着,又有人来报,炸药库的围墙和炼金室的围墙已经倒塌,高压电线杆也拦腰折断了好几根,矿区停电了。
滕永清总经理在北京治病,网络始终联系不上。王新忠、亢瑜、赵更生三位负责人进行了简单的碰头,一人组织修路,一人组织群众善后,一人想法与外界联络。
矿区一片忙碌起来。几台铲车轮番上阵,清理被泥石流埋了的进矿公路,路刚一通,王新忠便驰往矿区,得知山上矿区的几十人安全撤出矿井时,悬着的那颗心才稍稍放下。地处震区的平武中金矿业200多人没有一位受伤。此时,远在阿坝州的兄弟矿山阿西金矿派人从松潘境内与矿山取得联系,得知了全部人员安然无恙的消息后,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8个小时的矿山重新获得了联系。
这次地震,给刚刚起步的矿山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围墙倒塌300余米,高压电线杆折断3根,办公和生活房屋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矿井全面停产,矿区由以前的有序生产全面转入到自救上来了。
电线杆断裂了,重新立。干部员工齐上阵,在原始森林里连续作战两个昼夜,克服重重困难,重新架起了高压线路,矿山灯火又亮了起来.
进矿山路遇险,重新修。燕子崖是进矿山路的最危险处,右边壁立千丈,左边万丈深渊,矿山修路工人带着机械长期驻扎在这里,死守着进矿道路的畅通.
矿山围墙倒塌,重新砌。没有原材料,员工将倒塌的旧砖块重新整理,再一点点砌上,让矿区恢复原样。
在与矿山失去联系70多个小时后的滕永清总经理几经周折,终于在16日下午踏进了矿山大门的时候,当看到到处是忙碌着的身影时,这位东北汉子的眼睛潮湿了。他顾不上病体的虚弱和连日来的奔波,很快淹没在了人群当中。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矿区便恢复到了震前的状态。
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哪里缺人哪里上
矿山环境艰苦,全年停天不足六十天,常年的雨雾天气使这里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上“禁区”,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工作,而来了的人都说是被“骗”来的。
矿山有80多位正式员工,大多数是夫妻齐上阵,他们都是在朋友和亲戚的鼓动下,来到这里的。他们说,艰苦是很艰苦,但我们并不悔,因为这里的氛围很好。
徐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选矿专家,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完全可以在家颐养晚年。但在平武矿业的邀请下,凭着对事业的极度热爱来到了海拔2700米的大山深处。白天,他在选厂指导生产流程的改造和调试,晚上,他又组织全矿人员学习选矿流程和选矿技术。他说,我得把工作做得超前点,一旦企业上马,选厂缺的就是懂技术的操作人员,这个对矿山的影响很大。
矿上对听徐教授讲课没有硬性规定,但是一到晚饭后,员工们都拿着笔记本,陆陆续续走进了简易教室,自觉地参加业余培训班,因为在这里,选矿技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一旦选厂上马,随时可以抽人顶上去。
一天晚上,徐教授走进教室,只看见三三两两的几位女员工围坐在会议桌前。原来,山下中转站来了一批生产物资,领导带着男子汉们下山倒运去了,徐教授本想今晚休上一课,但是在这几位女员工的恳求下,徐教授很高兴的为他们讲授了一堂选矿原理知识。他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为精彩的一堂课,我为她们的勤奋而感动。
在后勤部门工作的李大嫂今年55岁了,是这个课堂最年长的学员,也是最为勤奋的学员,每晚的授课她都不落下,厚厚的笔记本上全是讲课的知识要点,每次课后与同事互相检查背笔记。当问她这么大的年纪为什么还要学习选矿技术时,他告诉笔者,矿山人手少,万一哪天不够用时,我希望能出点力。
在当地开了十几年大客车的汤师傅也是朋友介绍来的一位员工,由于有一手过硬的驾驶技术,每次员工上山上矿区工作都是他开车迎来送往。一天上午,刚刚出完一趟车正准备去加油的汤师傅又接到电话,说选厂搬运钢板缺人,得马上过去。笔者问他的真正的岗位是什么,他却一脸神秘,用浓厚的四川话回答我:我是这个矿上的“宝”,哪里缺人哪里上哦。
艰难无处不在,就是再难也要让金子在这里闪光
平武中金矿业的选厂建成后,生产运行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刚开始,无料试生产是在年底最为寒冷的时候,整个系统的调试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如果哪一处出现循环不畅,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流程被冻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冻也就成为了选厂建成投产后的第一个攻坚战。
为了达到防冻的目的,在投料之前就要做好保暖措施。原先准备开放式的厂房现在只好临时改为封闭式,原来的设计没有这一要求,再者施工队伍人力不足,平武矿业员工只好自己将塑料布将整个选厂裹上厚厚的一层防寒墙。在选厂内,工作人员指着支在重要的设备旁边饿三个硕大煤炭炉子说,只要一运转,用炭火为这里升温,保证室内温度在0度以上。
室内的设备防冻解决了,但室外的管道是防冻有难度。困难再大,难处再多,平武人解决办法的路子也愈加独特。贴近地面的管道,用铲车铲来土石,在管道上覆盖上厚厚一层,足以解决防冻难题。架在高空上的管道,他们买来防冻棉,包上厚厚一层,然后再缠绕上电热带,将整个流程系统穿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暖棉衣。在无料试生产中,平武中金人用智慧抗衡住了严寒的考验,为企业的冬季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过了雪就是雨,山区的气候无时无刻都在考验着平武人。平武地区矿石属于风化性质,一见到雨水就成泥,这一特性让平武人吃了大苦头。进入雨季,矿石从山上运到选厂料场,不一会就成了泥巴状,整个给料系统全部堵塞,人工清理效率低,矿石处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这给企业实现达产达标达效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为了改变现状,平武人对矿石运输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用人工六轮流配合机械作业的方法,缓解了这一难题,为了彻底解决难题,他们正从源头上控制矿石运输与管理上下起了功夫。经过近一个月来的努力,当冒着热气的矿浆奔涌着流进浸出槽时,平武人的创业热情并没有让困难压垮,愈挫愈勇,历久弥坚的平武精神正在艰难处境中像金子一般熠熠闪光。
09年3月22日对于平武中金矿业来说,是绝对值得纪念的日子,装着满满一车的载金活性炭驶进了建在月亮坪上的炼金室。此时平武中金矿业的滕永清总经理比平时多吃了一倍的降压药,因为他知道,见证平武中金矿业历史性的激动时刻就要到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