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月9日9时,钦州港站作业场,蓝天白云,阳光耀眼。北海车辆运用段钦州港作业场四班的小伙子们,已经接了一趟车。
无线对讲机、检查锤、检查灯、扳手、便携式测温仪、红旗……腰间挂着这些列检员必备的作业工具,就算身着长袖工作服,戴着遮阳帽,阳光仍如利箭般扎在他们脸上身上。他们后背的衣服,已是湿成一片。
检车主要是检查车辆走行部、制动部等重要部位,讲究“眼看,鼻闻,耳听,手摸”,查看零件是否脱落、听听有没有异响,闻闻车轴有没有因轴温过高而发出异味。“我们的任务,并不是单纯地‘扎马步’,还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哪怕只有0.1毫米的伤痕,也要认真对待。”当班工长何淼告诉记者,“还要迅速处置,不能耽误列车发出。”
因而,“蹲”是列检人惯用的姿势。每趟列车终到或始发,蹲下、抬头、起身、敲打车身,然后再蹲下,钻车底……他们的身姿,时而如前伏待动的猎豹,寻觅良机;时而如脱缰而出的野马,奋蹄疾奔。
何淼介绍说,该作业场共有4个班组,实行四班倒,每班7个人。今年1至5月,钦州港作业场到发列车2917列,技检车厢155080节。15万节车厢的平安,就是由这28个小伙子用脚步仗量而出。
班组里大多是90后小伙子。由于作业单调而固定,每天都是与棚车、油罐车、股道打交道,他们几乎失去了“交际”能力,大多不喜言辞,晒得黝黑的脸庞上透着一股腼腆。
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列静静矗立于股道上,行走在闷热的股道旁,两边的车列似两条无声静卧的巨龙,散发出的一种威严气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按照技规要求,在一个作业进行的间隙,他们并不能倚靠着车辆配件或坐在股道上休息。
于是,在停下歇息的间隙,列检的小伙子们,常常以一只脚为支撑,另一只脚以脚尖呈“丁”字顶着地面,“蹲着”喘口气。
车辆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地白。由于要钻车,空间狭小,人体少不了会触碰车辆配件。“这个天气,可以直接在上面煎鸡蛋。”小伙胡迪明小声地说。
“现在我们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你看这股道边,铺了一层细石砂,把道砟盖住了,走起路来不梗脚。换作以前,走在道砟上面,脚板磕得生疼。”何淼这样说。
“是啊,我们现在间休,可以坐在空调房里。天气热,职工食堂里有海带绿豆汤,车间干部还会送来冰镇西瓜。哪像我们师傅他们当年,回来间休,没有空调吹,就直接睡在地板上。”青工小廖也开了口。
但就算是这样,一双新鞋最多穿20天。
因为,一天20多趟车,一趟车约有50节车厢,一个班每3人一边分于列车左右检车,这样,一个人大约要看17节车厢左右,耗时约50分钟。作业场共有10条均长2000米的股道,由于作业车次并不固定于某一线路,小伙子们要在这10条股道间不停转线。就像一群音符,在五线谱上跳动出一曲平凡之歌。
“一位车辆闸瓦失效,何工长,请过来确认。”对讲机里,传来了一声呼叫……
11时30分,阳光耀眼蛰人。一趟列车发出。小伙子们有20分钟时间吃饭,然后,继续执行这个“蹲着”的任务。
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太多别的什么,但我们知道,正是因为他们简单而繁复的“蹲”下,才造就了沿海铁路年5000万吨货物到发的平安,才为北部湾乃至广西的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不平凡的路。(陆江 蒋裕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