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襁褓“项目经理”诞生记 赵琦         “我们聘请公司技术专家,研究确定河流穿越具体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开工。”6月18日下午,在管道四公司电教室内,几个面容稚嫩的“项目经理”正在进行项目筹备工作的汇报。怎么会有这么多如此年轻的“项目经理”来竞争同一个项目呢?原来,这是四公司2015年新员工培训的一次项目体验课。
        为了能使培训工作更具实际效果,负责此次授课的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李晓云下了不少功夫。既要让新员工感兴趣,又要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这个难度可不小。如果只是一个人坐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手头现有的资料足够讲上几天。可是这样做自己的确省事了,实际的授课效果却不一定好,而且缺乏互动性。所以,讲座的方案被李晓云第一个否定了。
        如果是以新老员工座谈会的形式呢?从公司各个层面选择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老”员工,让他们讲成长故事、谈经验、说感受,通过“老”员工的事例来教育新员工。这个想法不错!四公司积极向上、敢打敢拼的人可不少,想选几个有“故事”的人实在是轻松加愉快。于是,李晓云便在纸上勾写人名,时不时还拿起电话联系一下。“这个不行,没在基地……这个也不行,虽然成绩不错也有故事,可是不太爱说话……”确定了几个人选以后,李晓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前两天线路(站场)项目管理中心已经以座谈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培训。如果我再搞座谈,不但形式上雷同,座谈的内容方面也应该会有重复的地方。”看来,第二个方案也行不通了。
到底应该用什么形式培训好呢?这问题始终徘徊在李晓云的脑袋里。坐着想、走路想、吃饭也想……可整整一天过去了,却一点思路也没有。下班时间已经过了,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李晓云不禁有些懊恼:“算了,不想了,明天再说。”
        回家的路上,李晓云“赌气”地不再想培训的事儿,任思想的野马肆意奔驰。突然,脑海里闪过的大学时模拟法庭的画面,被李晓云牢牢抓住。“对呀,为什么不能模拟一个项目呢?让学员们自己‘出演’项目领导班子,不仅有很强的带入感,更便于大家理解项目运作流程。”想到这儿,李晓云感觉好像有一道祥和的日光瞬间冲破了心头的乌云。他不禁加快速度。
        回到家里,李晓云立即着手搜集项目资料、设置演练内容、制定培训方案。为了将工作落实到位,他列出了干系人名单后,逐一打电话确认能否出席。
就这样,原本可以简单宣讲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在李晓云的妙手调制下,变成了一道精致、美味的精神大餐。
        新员工温柔在这次培训中,有幸担任了一名项目经理。她组织的“项目团队”分工明确,考虑周全,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评审老师的好评。培训结束后,温柔说:“这种新的培训方式更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项目项目管理,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我们受益匪浅。”
编后语:与普通的照本宣科式的培训相比,这种“角色扮演”式的培训让人眼前一亮。且不说内容如何,单是这种跳出固定圈子搞创新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寒冬在际,需要每一个人创新思维,引导和带领身边的人共同破冰前行,激发企业活力,谋求新的发展。让“破冰精神”指引我们阔步前行。
搜索
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