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踩踏效应”?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说是某个养鸡场养了一种名贵的鸡,经济价值很高,但这种鸡最大的缺点是神经脆弱,一有陌生的响动就惊恐万状。据说,有一次一辆汽车开进养鸡场,汽车的喇叭声吓得鸡群挤在一起,互相踩踏,层层叠叠,死伤过半,损失惨重。
股市出现以来,受信息发布乃至谣言的影响,义无反顾的买进或恐慌性的竞相抛售一直存在。即时通信软件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完全可能加剧这种状况,因为很多信息在缺乏专业机构鉴别的情况下,无缝抵达所有股民,而股民理性判断信息的能力的差异非常之大,而且很大程度上没有足够的理性判断时间。这样,各种信息很快会演化为非理性的判断,迅速传导到股市,放大暴涨暴跌的烈度,产生一种类似于养鸡场踩踏的效应。
无疑,这只是一种逻辑推论,相信可以有大数据予以佐证。比如,手机炒股的股民占比、社交软件上股市话题的频率与股市振幅和频率的关联度等。推理和事实都将证明,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已经使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但从这次股市大波动来看,市场监管显然没有注意到大众情绪的相互传染和激荡,是怎样通过新传播技术被放大,又是怎样传播到市场上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摧毁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恰当地运用它,又可以为人类谋得巨大福利,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来源/中国青年报,文/任大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