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胡云峰

[转载] 保卫卢沟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35:47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1937年7月9日,中日双方议定同时从卢沟桥撤兵。但日军并未按照协议撤退,10日下午五时,日方再次向卢沟桥进攻。日本一面以“不扩大方针”为幌子,一面向华北增兵。这是卢沟桥被日军占领后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36:31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冀察当局29军军长宋哲元、天津市市长张自忠等官员都认为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换取和平。宋哲元于12日发表谈话,“此次卢沟桥发生事件,实为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尚为不幸中之大幸。”图为1937年7月19日,北平丰台附近,行进的日军部队。供图:FOTO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37:17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7月18日,宋哲元首次会见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相月清司。归后对人表示,和平解决已无问题。19日回北平后,宋哲元命令撤出北平城内防御工事,并将城门开启。1937年7月18日,北平丰台附近,休息的日军骑兵部队。供图:FOTO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38:12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7月20日,宋哲元发表书面讲话,称“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国家为前提。此次卢沟桥事件之发生,决非中日两大民族之所愿,盖可断言。”图为1937年7月19日,由天津到北平的宋哲元(中脱帽者)。供图:FOTO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39:01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蒋介石得到卢沟桥事变的报告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固守宛平,就地抵抗”。7月17日,蒋更在“庐山谈话稿”中宣称:“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图为蒋介石在庐山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39:49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图为乘车前往卢沟桥准备誓死守卫国土的北平学生。供图:Gettyimag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40:38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蒋介石还申令26路军军长孙连仲,率领所部两个师,40军军长庞炳勋的39师北上增援29军。 图为1937年7月10日左右,国军奔赴卢沟桥前线。供图:Gettyimag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41:11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北平郊外准备迎战来犯之敌的国军士兵。供图:Gettyimag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42:10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至1937年7月24日,日军已按计划在平津地区集结完毕。宋哲元等人和平的愿望落空。24日,孙连仲、庞炳勋、商震、李默庵部增援华北,宋哲元开始决心抵抗。图为1937年7月,北平附近的中国士兵。供图:Gettyimag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9:43:28 | 查看全部
45272_590279_646890.jpg
在坦克车上瞄准射击的日本士兵。供图:Gettyimag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