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童年的日子清贫而无忧无虑,母亲生性厚直善良,吃苦耐劳,她用她的坚韧和辛勤将整个家从贫穷的深渊里一点点往上拉。而父亲的“笨”,也成了母亲数落大半辈子的“硬伤”,被自诩正义的我深为诟病。
父亲的脑子确实不够灵活,甚至可以说死板、僵硬,木讷而不开窍。他不会与人相处,一不小心就得罪人,被村里人背后骂“半罐水”;他头脑混沌,别人就骂他辱他,他也听不出话音,甚至讽他的话都以为是在夸他。做个活,他总是不怎么使得上劲,或是找不对方法,出笨功而使事情更糟。农闲时,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不会像别人那样出去找力气活做挣点钱,更不会多听多问,只顾一天到晚在田垄培土,弄得儿女的学费钱都成问题;农忙时,他不顾着收自家的小麦和玉米,而是傻傻地被叫去十几里外的婶婶家干活,弄得母亲累死累活也忙不完,白花花的小麦和玉米烂在地里,以至全家本来就青黄不接的口粮雪上加霜。他还曾被黑心的婶婶骗去她家那边工地干活,结果要不到工钱,一年又一年步行去讨要工钱,胶鞋都走烂了一双又一双。
除了“笨”,父亲还很“懒”。一年四季,除非母亲不在家,否则他不会做一次饭,洗一次衣。瞌睡瘾很大的他哪怕母亲忙到前脚沾后背,也不会过问一句心疼一句,只顾着自己睡大觉。难得吃回肉,母亲总会把肉让给他吃自己只吃蔬菜,而他想都不想就一口将肉吃完,完全不考虑为他生儿育女、做饭洗衣的母亲的感受,也从来不会把肉主动让给母亲吃。母亲与奶奶发生纠纷时,他不但不护着母亲,还将“家丑”外扬,到伯伯们那告母亲的状,让本就营养不良操劳过度的母亲一气之下身体状况堪忧,也让我一生下来不足三斤,还带着贫血病,到一岁多才治好。我只能形容父亲确实是缺少疼人的那根筋,来义愤他的“狼毒心肠”。
不仅如此,父亲也是个耳朵漏风的人,给他交待个事,他总是容易记不住,比如说让他上街买盐,他很可能会买成味精,很多次买的东西不适用而成了浪费,或者完全经不住忽悠而买了本不应该买的东西。每逢他犯了大家认为的错,他不但抵赖不认,一急了还“杀牛”一般大吼,让人没有办法劝说,更别提帮助他改进。在我家,所谓无药可救大概也就是此意。
随着儿女渐渐长大,父亲和母亲在农活量减少的同时,也会到附近工地打打散工。只是对比鲜明的是,肯吃苦卖力气的母亲总是得到老板夸赞,而父亲无论在哪个工地干活都免不了因其“笨”而被老板们不喜,甚至被工友们笑话。他眼力笨拙,别人干活时他只看着却不搭把手,干活时又找不着准头,经常费力不讨好。母亲一埋怨,他还要大发脾气,只能让人对他摇头叹息。
父亲,早就在村里村外“笨”出了名。他的“笨”,也伴随着我的成长之路,让我对他缺乏认同和敬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