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5|回复: 9

(跟帖班组职工热话培训)究竟谁来“爬电杆”?

发表于 2009-8-11 22:20: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究竟谁来“爬电杆”?
                                                                                 马兵

            自《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征求意见稿)》》(后简称条例意见稿)下发后,供电员工们如何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正确看待和理解条例意见稿呢?8月11日,笔者走访了湖北钟祥市供电公司部分员工。
           “条例意见稿中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密切相关,具体条款也对我们大有好处!我结合条例意见稿谈谈‘爬电杆’的事情。由于基层供电所的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从事管理和现场监护等工作,因此在攀爬杆塔的任务中,只有少量员工能登杆操作,好象‘爬电杆’的任务成了聘请的外协工们应该干的活。”员工杜德祥开门见山道。
           “明知外协工‘爬电杆’不符合供电企业规程,为何还要这么做呢?”笔者问道。
           “企业每年输入人才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本专科毕业生和少量的复转业军人上。经过培训和鉴定来的大学生从事一线‘爬电杆’的极少,可能领导认为安排大学生‘爬电杆’似乎不利于人才的发展。” 员工肖卫东坦言道,“但是随着居民‘一户一表’工程的增多,很多员工都参与到报装、抄表、收费等营销工作中,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而电量增长无限,就必然产生出人手短缺的矛盾。究竟由谁来‘爬电杆’这种现象在其他供电企业也非常普遍,部分班组甚至40岁以上的‘爬电杆’员工依然不在少数,这些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频频亮起了‘红灯’。”
            “对照条例意见稿,解决只有少量员工‘爬电杆’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建议?”笔者再次问道。
            “取消‘政策门槛’,让人才合理流动。企业招聘人员,首先考虑的是文凭,这样就把懂“爬电杆”但文化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人拦在了外面;人员进入企业后,需要一线施工、上杆操作等培训和鉴定后的实际技能,这样又把高文凭人员拦住了。因为这两个门槛,所以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员工商文斌说道,“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爬电杆’岗位,希望谋求更为安逸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在培训和鉴定的途径上,没有给员工留出更多的空间,使得一部分有能力和技术的员工不能从事‘爬电杆’岗位,造成了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要建立健全培训和鉴定机制。企业的培训和鉴定工作缺乏完整的系统思考,人员的培训和鉴定需要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来实现;企业应该每年适当培训和鉴定并补充一定数量的‘爬电杆’员工,在选择的途径上,可以采用公开招聘或与地方技工学校联系培训和鉴定,签订劳动合同等;政策要多向一线倾斜,鼓励员工合理地岗位流动,打破陈旧的观念,树立全新的岗位认识观;与此同时,企业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应及时跟进,‘爬电杆’技能人才的涌现依靠的还是实战的技术能力。”员工何红强如是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2:23:08 | 查看全部
学生拙作一篇抛砖引玉,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和斧正!!!学生先谢谢大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5:01:34 | 查看全部
好着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5:06:13 | 查看全部
支持,好稿子,不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5:47:40 | 查看全部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6:11:23 | 查看全部
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9:10:03 | 查看全部
分析得好,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4 21:29:33 | 查看全部
祝贺马老师稿子再次见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1:11:25 | 查看全部
祝贺马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4:03:05 | 查看全部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