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就想,如果能让这许多男众的、女众的青年,暂时在我的寺院团体里安住,要他们到补习班去补习,要他们到图书馆去读书,要他们参观各个美术馆、博物馆,要他们到各个公司、工厂去参观、听简报,让他们到一些养老育幼的地方做短期义工;日后或者升学、或者就业,再做决定就好,免得初到都市因为吃住困难,就这样轻易地给外力引诱,丧失了人生美好的志愿。
贫僧这一个理想,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我对我们的佛光青年会、青年团、学生会,都有专人为他们服务。只是说,这许多年轻的人,对男女交往都以神祕的作风看待,也不肯对人言。一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对于感情问题,奇遇当然好坏皆有,但也很少是经过智慧的抉择。事实上,初交相识,应该要保持一段观察的时日。
在数十年前的社会,还有「先友后婚」的主张,但是现在几乎「朋友」的这个阶段都没有了,也少有终身之交的远观,只要我欢喜,就可以成双成对。这么一来,太容易的结合,也就很容易的分开。我经常也为这许多年轻的人担心。
对于过去中国传统的道德,所谓「男婚女嫁」,要受父母之命、要听媒妁之言,当然,不是自己设身处地去了解的感情婚姻,圆满收场的情况必然很少;但是,像游戏般的爱情,又如何能够长久呢?
有一句话比喻说:「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无爱意?」男青年涉世未深,遇到一个异性,或者看了两眼,就觉得很顺眼;或者交谈了几句话,觉得很相契,就已经认为这是理想的对象。当然,他后来的时日,再见到另外一个女性,觉得比这个更好,也就要更换了。所以,像游戏、捉迷藏一样的爱情,哪里会有好结果呢?
家境好的女生,她交往的对象,可能都是社会层次比较高一些的男生,但是一般的少女,她可能也结交不上真正有为、有守的对象,最后就胡乱结合,当然都难有好的结果了。
但是,我们在社会上旁观男女青年,总觉得他们应该彼此尊重,男女之间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经常在团体里面聚会,在团体中,去慢慢认识对方的人格、思想、行为、正派与否等等,不可以马上就一对一的相处;因为一对一的相处没有选择,到最后,遇到了有选择的机会,他就毫不顾虑地抛弃对方,造成情感上的混乱、不忠。这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风气的败坏。
有人说,西方人的婚姻是闹剧,东方人的男女结合是丑剧。所以,对于今日青年男女的交往,我们就从旁观的立场,作一些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