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之初:
不情愿“玩泥巴”却挡不住雕塑缘
虽然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就喜欢画画、写字,但刘远长对景德镇、对陶瓷并没有什么认识,最终选择陶瓷雕塑,其实有点“缘来是你”的味道。
上高中时,刘远长的设想是当一名医生。但在高考前某天,刘远长在路上遇见了音乐老师,老师告知他,有两个学校提前来招生了,一个是景德镇陶瓷学院,一个是江西师范学院。“你那么喜欢美术,就去考一下吧,考不上也没关系,还可以参加统考。”老师好心劝说他。
刘远长心想,多一个机会确实挺好,就报考了陶瓷学院。“他们的宣传上写着‘世界上唯一一所陶瓷学院’。我当时有点好高骛远,本身俄语也学得不错,还真想着借此机会以后登上国际舞台呢。”回想当年,刘远长对自己的天真毫不隐瞒。
结果,刘远长顺利考取了陶瓷学院,而他参加统考的准考证被没收了,只有这条路可以走了。
到陶瓷学院报到时,他被分进了雕塑系。“我心里想的是成为国画家、油画家之类的,对雕塑一无所知,何况雕塑还要跟泥巴打交道,实在有点不情不愿。但老师告诉我,素描基础好的学生才能进雕塑系,这下又安慰了我。从此我就踏踏实实地学起了雕塑。”
那时候学校的条件挺艰苦,劳动也多,还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没饭吃。但后来刘远长一回望,才知道这四年的苦水没白泡,把人的意志力磨炼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在专业学习上,学院的课程设置很正规。“学院是东西结合两手抓,一边抓美术的基础训练,让我们学罗丹、米开朗基罗等人;一边请景德镇最好的 老艺人教我们圆雕、捏雕、镂雕,全面打下了传统瓷雕的基本功。毕业前我们还到故宫参观学习,当时我临摹了德化瓷大师何朝宗的观音,回来后还做了好几件作 品。”
毕业时,刘远长其实很不希望被分到雕塑瓷厂,因为那里做的都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福禄寿三星和罗汉观音,在刘远长看来,格调实在不高,结果偏偏就被分到了这个厂里。一开始,刘远长只想着勉强做做吧,没想到自己的一些创意还挺受老师傅们肯定的,受到鼓励的刘远长安心了不少。
很快,“文革”到来,刘远长参加了收租院创作,又到外地做几米高的毛主席像,在专业上获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对传统陶瓷雕塑的认识也加深了。因此,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刘远长的创作能量开始逐渐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