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种瓜得豆,是减产还是丰收?[/align]
刘小强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愿意种个大西瓜却收一颗小豆子呢?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的员工理论培训上,常常是短期投入与产出不相吻合,可是该矿还是一如既往的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呢。对于这个事情,企业是怎么样看的,员工又是什么态度呢?8月11日,笔者走进了他们中间。
企业:培训不是速效救心丸
“电工工艺学平均41分,机械制图平均得分37分……”。望着该矿技工分校学员7月的平均考试得分,笔者第一感觉就是成绩太差,除了计算机基础平均得分及格以外,其余各科都不及格。看着笔者的一眉愁容,技工分校校长冯齐敏却满脸笑容。
冯校长解释说:“这些课程几乎都是中等专业教材,比如煤矿机电专业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它包含数学、物理等多科。大多数学员只有初中文化,第一次考试取得这一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培训不是速效救心丸,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建立员工学习的兴趣。
冯校长告诉笔者一组数据,在岗的管理人员,76%都是通过培训,从工人岗位走上管理、技术人员岗位的,有的还成为了企业的高管。在岗的工人高技能人才,100%也是通过长期培训成才的。所以,一次培训后产生的种瓜得豆结果,只是短期减产,而通过企业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使企业赢得人才发展的增值潜力,到时候,才能瓜熟蒂落赢取大丰收。
员工:培训就是增值性“福利”
“已经三次参加采掘理论培训了。”正在参加8月该矿技校学习的李奇友告诉笔者,从前年以来,他已经留级三次了。知识难学吧?对于我的这个问题,李奇友说,第一次接触那些花花绿绿的英文符号和计算公式时,那简直是看天书,现在好多了,基本爆破眼子、采煤压力等都知道怎么去计算了,争取这次学了就去考国家职业初级证书。
在该矿,只要你提起“机电大夫”,谁都知道高级技师贾朝云的名字。可是有谁知道,贾朝云在刚当电工的时候,只会处理给防爆开关换换保险丝之类的小毛病。自从接受了多次电工专业培训后,不仅会看各种电路图,还练就了一手判断故障准,处理故障快的检修“绝活”。无数次用自己的绝活解决了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贾朝云说,从个人利益来讲,饭碗是一个人的最起码生存条件。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让员工学得技术,使员工可以更好地施展才干,才可能有机会担任更高层级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训不仅是“福利”,而且是增值性“福利”。
笔者评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企业每年投入经费用于员工学习培训,让员工学得“渔”技,确保员工个人长远利益获得最大化。同时,企业要发展要进步,不仅仅是依靠设施、设备等物质硬件的改造更新,更要谋求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等软件的重构转换。因此,培训的价值是无限的。从长远来看,坚持不懈为员工的创造学习条件以求丰收,才是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求和双赢的首要条件。
附图1:该矿员工整齐的坐在培训课上
附图2:该矿的电教化培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