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人东西……如果家有这样一个小暴君,你该怎么办?心理学家认为,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适时矫治,长大后可能较难适应社会,甚至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如果宝宝3岁以后还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父母决不可掉以轻心。
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如果幼儿在实验室看见成人攻击玩具娃娃,那么成人离开后,幼儿也会学着以同样的方式攻击玩具娃娃。由此可见,宝宝之所以产生攻击性行为,主要还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归纳起来,宝宝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当小宝宝第一次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大多数成人会觉得十分有趣,他们常常通过不断地逗引宝宝进一步攻击他人来取乐。这无形中传递给宝宝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攻击别人是一件十分有趣而且能获得成人首肯的游戏。宝宝会因此乐此不疲,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攻击别人的习惯。
有的父母只要宝宝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他一顿。挨打的宝宝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将这种情绪“转嫁”到比他弱小的其他人身上。有些父母担心宝宝在外被别的孩子欺负,他们往往这样教育自己的宝宝:“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狠狠揍他。”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对宝宝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来源:好父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