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受访者认为社会更需要做事看对错的人
在一些成年人看来,做事从普遍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出发,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而“无利不起早”才是“人生智慧”。
待人处事中,奉行看利弊的人比看对错的真的更合理、成熟吗?调查揭示,31.8%的受访者认为看“利弊”并不比看“对错”的人成熟,28.9%的受访者则持相反观点,还有39.3%的受访者则表示不好说。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荐事业部顾问、光大银行首席面试官张式铮说:“所有的商品都需要包装,当人走向社会时同样需要适当的包装。但包装和诈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而后者且不论道德、操守,仅从功利而论,很容易画蛇添足、因小失大。”
据就职于某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人事部的董坤麟介绍,对于学历造假,招聘单位到学信网(教育部唯一指定的学历查询网站)上一查就知道了,而对于相关岗位经历,询问细节也会判断出真假。“虽然我们理解求职者的心态,但人人心中应该有一把尺子,一个界限。求职者如果在道德上犯错误,人品有污点,为了小利犯错,用人单位是不敢用的”。
在王浩看来,成人追逐利益,其实无可厚非,更没必要怀念“只看对错”的那份纯真。小孩虽然天真,但他们是没有负担的。“‘大人才看利弊’之所以说成熟,其实是因为效益。不过,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你追求效益的时候,不能以损害整个系统为代价。像腐败行为,虽然增进了私益,却伤害了社会价值,最终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运行。真正智慧的人应当学会‘兼容操作系统’,合理的升级自己,这才能达到双赢”。
我们的社会当下到底需要哪种人?调查显示,在36.3%的受访者看来,我们社会更需要看对错的人,20.5%的受访者则表示,更需要看利弊的人,还有32.0%的受访者认为,其实两种都需要。
洪晓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认为谈利弊显得更高级更圆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这样。但在一些高道德标准的社会环境里,那点小算盘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在他看来,要改变这种“功利”的心理,不要人云亦云,被沉默打败,而是应该坚持内心的道德准则,“是非观是处事的基石,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坚持什么,而不在于他拥有什么”。
张式铮认为,“即便如当今社会之混沌,从长远一点看,道德与功利也是不矛盾的。当然,诸如利弊是非的判断,仍需要我们践行践查,更需要智慧。”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6.9%,80后占44.8%,70后占19.3%,60后及以上人群占8.2%。(文中均为化名)记者 孙震 实习生 蓝星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