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不主战”的职场原则
陈辰留学回来不久就被大老板招到这家新组建的公司。新公司是陈辰出国前任职的那家公司和台湾公司合资重新组建的,所以有一半是“旧人”。陈辰向来人缘好,跟大部分旧同事都有交情,工作上大家相互间也比较帮忙。公司新成立不久,各种问题一大堆,但若真发生了什么矛盾,把问题放到台面上谈,大家彼此间也给面子,解决起来相对容易。
唯一一个例外是厂长。厂长是台湾人,性格上有点我行我素,新公司产品部门的几个主管是他在台湾公司的旧部下,所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小帮派。突然来了陈辰这个跟他平起平坐的“空降兵”,还跟大部分中层是故友,厂长对陈辰顿时充满了警惕。
陈辰虽然主和,但他发现产品部门的那几个“近卫军”仗着有厂长撑腰,颇为蛮横,出现沟通障碍时,动不动就把厂长拉出来,有意无意地造成对立。几个项目做完后,陈辰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厂长的黑名单。
这时大老板找陈辰谈了一次,虽然没有点名,但陈辰立刻明白是厂长背地里打了小报告,将工作上的一些小矛盾扩大化,再把责任都推到陈辰头上。
大老板当然深明大义,陈辰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压力,但如何缓和跟厂长的关系,一度成为他的工作重心。
先从兴趣爱好着手。厂长是个工作狂加运动狂,50多岁的未婚男,下了班不是去健身房就是去长跑、打篮球或游泳,水平还挺高。陈辰一度也去健身房搞“亲善”,“可这对胖子来说难度太大啊。”陈辰感慨,话没说上两句,人已经累个半死,还让厂长看了笑话。
郁闷了半天,陈辰突然灵光一闪:我自己不行,手下不是还有那么多精兵强将吗。在陈辰的授意下,公司不仅成立了“篮协”“跑协”,还搞了几次慈善友谊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工余时逐渐建立起友谊,两拨儿人马之间开始慢慢破冰。
关键的时候来了。因为沟通上的一些失误,工厂方面和美国的客户之间出现纠纷,厂长希望陈辰这边能调拨人手支援。陈辰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派的还是得力的业务骨干。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通宵赶工,苦战之下终于把问题给解决了。
厂长这回是真的感激,危机一解决,就拉着陈辰他们出去吃饭。
别小看饭桌文化,陈辰说,这是推心置腹的好时机。厂长这边说感谢的时候,陈辰就借着聊天儿,有意无意地说起被人打小报告的事。这种心知肚明但宽宏大量,并坚信是场误会的态度,简直是提升友谊的催化剂。从那以后,厂长和陈辰就以兄弟相待了。
两个头儿关系融洽,下属们自然不会再生事儿搞对立,“帮派之争”慢慢地也就消失了。
陈辰说他的职场原则是“主和不主战”,吃小亏少树敌,因为在职场上,与其在一个“敌人”身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倒不如花些力气发展同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