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9 21:10:42
|
查看全部
怪圈三:
用人单位:张口就要月薪上千,这样的人,我们不会招。
毕业生:大学4年,花了6万元;即使月薪千元,不吃不喝还得5年才能挣回受教育的成本。希望工资过千元,难道有错?
“有些毕业生条件倒还不错,可一张口就要月薪上千,真是太不切实际了。总以为挣钱容易,没什么资历,又不成熟,这样的人,我们不会招。”长春京苑文化公司项目经理窦先生一脸不悦,他刚接待了一个这样的毕业生。
反感“开口就要月薪上千”的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吉林一舟电器公司的董经理对记者说:“报酬与工作能力是相匹配的,你为什么不先介绍自己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你对公司了解吗?你对应聘的岗位有何理解?你有什么工作思路?不谈这些,先问工资,这样的毕业生不会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又怎么能期待他做出成绩?”
“初来乍到就要求工资上千的毕业生,往往自恃能力很高,实际眼高手低。”吉林弘野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冬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经验,这样的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资历,有了业绩,胃口会越变越大,如果得不到加薪,一有机会会马上“另攀高枝”,“所以,除非特别优秀的急需人才,这样的毕业生,我们在第一关就会将其PASS掉”。
毕业生们对此颇有微辞。吉林师大的小鹏同学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上大学,连学费和生活费,一年少说要花家里1.5万元,如果月薪1000元,一年才能挣1.2万元,也就是说,不吃不喝5年才能挣回受高等教育所花费的成本。“如果4年大学毕业,和中专毕业生挣的一样多,又何必上大学?”小鹏不平衡,“供我上学,家里已经有了亏空,不赶紧赚钱回报父母,心里过意不去。再说家里人知道了,在亲戚面前也没面子呀!”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的于同学明明知道用人单位“不喜欢”,可每次应聘,他还是忍不住要问月薪是否千元以上。“我上大学,家人全力供我,现在我将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每个月还得还助学贷款,薪水少了活不下去。何况,将来还得买房成家,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怎么行?”
仔细想想,用人单位有自己的道理,求职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双方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对彼此的理解和体谅,分别调整自己的招聘策略和求职心态,也许就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