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连日来,记者在一些高校走访,发现进校招聘的企业不少,可双方对接成功的却不多,一些实习经历丰富,获奖频频的完美型毕业生,让企业敬而远之。
“现在的学生会干部为什么这么多?”已经走了几所高校的南方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他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接到了近百份求职简历,60%的人简历来头不小,上面注明不是学生会主席就是副主席,而且实习经历丰富,95%的同学皆业余爱好广泛,并有多项文体特长。该经理表示,这么多的学生会干部让他产生“怀疑”,不敢轻易录用。
记者曾经见到过一位女生的求职简历,精美的包装封皮,上面列着连续三年校一等奖学金、文艺部长,爱好唱歌、跳舞。一家职业培训学校被女生的经历打动,录取其为老师。可是,该女生实际工作表现不是那么回事,爱好文艺的特长并没有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创新活泼。女生后来不得已离开了该单位。
一些小规模的用人单位表示,接到太完美简历心里更没有底,宁愿选择一些自我介绍平实,评价中等的大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面试。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的小李在一次招聘会上投了两次简历都被企业退回来了。“他们说不是我哪不好,而是太好了。”小李为此很纳闷,“难道经历优秀也是一种错误?”记者采访了几家用人单位,他们都表示吃过“学生会干部”的亏。从简历看该学生非常优秀,在实际工作中却展现不出应有的能力。虽然这些“完美简历”中确实也不乏真正优秀的人才,但如果实在分辨不出真假,企业宁愿不要。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辅导员侯春丽老师讲,确实存在一些大学生过分包装自己的情况。她认为,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求职更应该讲诚信,才能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学生,侯老师建议其在简历上不要只写在哪些企业实习,要详细描述实习过程以及在实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出示实习单位的鉴定,用事实充分让企业相信自己的真实能力。
原载《沈阳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