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李爱青(风声)
李如红,36岁,退伍军人,炉盖工,是我来到这个公司新岗位接触最多的一个工种。因此,对于炉盖工的工作和他们的生活了解得就比较多一些,从中也发现了他们的许多亮点。这段时间,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提到炉盖工,大家自然会和“高温”、“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较大”等字眼联系起来。尤其是到了夏季,更是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度过的。所以,一般人是不愿意到这个岗位来的。
炉盖工大多是中年汉子,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一人挣钱要养活一家人,所以他们必须承受别人不愿承受的压力,从事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因为,这里虽然工作条件差一些,但工资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岗位高一些,技术含量也相对低一些。正因如此,在一些人眼里,炉盖工的岗位是一个不需要技术的岗位,他们都是粗人,说话粗鲁,性格彪悍。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是这样。他们见面互相之间开口就是调侃、斗嘴,偶尔也会扯开嗓门喊几声;时不时地发几句牢骚,以发泄心中积压的那些对社会的不满,对世态炎凉的嘲讽。俗话说“话粗理不粗”,尽管他们的言行有些粗鲁,但从他们口中吐露出的那些道理,却也耐人寻味。有时候,他们也会讲几句文绉绉的话语,接着就会引起满屋人的哄堂大笑。可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一个理,就如“行了,挣这么些工资,还休息八天,该知足了,知足常乐嘛”、“喝酒图醉,但每次都烂醉如泥,也会是伤身啊”。还有,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是很高的,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也是很强的。如果说,之前对炉盖工有所了解,那么现在和他们就是零距离接触,几乎是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是深有体会。在他们身上完全可以体现出“分秒必争”,别看他们一个个坐在那里相互调侃,时间一到就会立马起身走向各自的岗位,那豪爽的笑声随着他们的脚步消失在混杂的声音之中。等做完该做的工作再次回到休息室时,他们的脸上都会留下几行汗水,这就是炉盖工工作的真实缩影。
来此之前,我曾不断听到有关炉盖工的艰苦,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象着他们的艰苦程度。而当我真正站在炉顶,眼前的一切与我脑海中的情景却有着天壤之别。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每一个人,从他们轻松地走进自己的岗位,到他们抓起所需的工具后的每一个动作;从他们紧张有序地重复着每道工序,到他们疲惫地回到休息室,端起塑料水杯大口大口喝着白开水的动作,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和不易。装一炉煤规定时间是九分钟,而每次都要连续装几十炉,也就是说他们要连续在炉顶工作几十个“九分钟”。他们脚下踩的是一千多度高温的炉体,闻到的是刺鼻的烟熏味,而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一炉的装煤。装完一定数量的精煤,然后再把盖子盖好,用事先准备好的稀泥汤把刚刚盖好的炉盖严丝合缝。最后再把卫生打扫干净,稍作喘气便又开始了下一轮的装煤工作。就这样周而复始,重复着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每班都是这样,无论阴晴雨雪,他们都会风雨无阻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时我也在想,夜深人静之时,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就连那些上夜班的人们也是坐在温暖的厂房内从事着各自的工作,而我们的炉盖工在干什么呢?他们却要在这茫茫的夜色中,在各种嘈杂的声音中完成好他们的工作。也许他们会在片刻的休息间歇,遥望漫天的星斗,编织他们美丽的梦与多彩的未来。这就是真实的炉盖工,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劳动着、快乐着,用辛勤和汗水书写着美丽人生。但是,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咋当兵的人有着豪迈的气质和拼搏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李爱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