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打开电脑、拿起手机,足不出户地在旅游电商平台上规划好旅程、预定好出行产品,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首选动作”。
然而,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当前涉及对旅游电商的投诉不断增加,一些案例显示,在旅游电商快捷方便的背后也暗藏陷阱。专家表示,亟需完善政策法规,实现对旅游新业态的有效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便利没享却遭“人在囧途”
“在网上预订了国庆杭州往返青岛的自由行套餐,出票后,网站却通知我酒店无法预订。”日前,消费者王女士遇到了“糟心”事,更令她没想到的是,本以为很划算的套餐,在扣除酒店费用后,已出票的机票竟比其它网站单订机票贵很多。
无独有偶,今年五一期间,郭先生在一家旅行网站上订了两个房间,在根据网站提供的地址寻找酒店时,最后却只找到一个居民楼,且登记的电话也是空号,所谓的住宿酒店在注明的地点并不存在。
本想享受一番在线旅游的便利,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人在囧途”。近期以来,类似的相关在线旅游的投诉日渐增多。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统计,2015年1月至5月,协会共受理调解旅游服务类投诉798件,其中,合同方面引发的纠纷占总投诉的89.9%位居高位,达到718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7月15日发布的消息也印证了上述问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网络购物投诉增速迅猛,旅游、餐饮问题凸显。其中,受理在线旅游服务投诉2123件,同比增长1.7倍。
记者发现,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退票扣费比例高、订单产品被更改或取消、网上宣传与实际不符合等方面。
——退票费高。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在线旅游网站的“旅行套餐”改签费用高,有的甚至不支持退款。据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统计,消费者由于操作失误、突发情况改变行程,被扣取高额退改票费的投诉,占到在线旅游投诉总量的67%。
——订单取消。一名消费者曾通过某在线旅游网站预订了台湾自由行的产品,付款前客服未告知入台证办理时间延长,付款后该网站未能按时办理入台证,导致该消费者未能按预定日期赴台。该网站自认无责任过失,认为是第三方责任,消费者购买的自由行产品无法取消及退款,损失需消费者自己承担。
——虚假宣传。上海的蔡先生曾参加某旅游网站组织的欧洲高端旅行团,报名时承诺各种豪华服务,结果不仅行程景点缩水,餐厅也改了。同行消费者屡次与该网站协商要求赔偿,但对方反应冷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