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6|回复: 6

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后将急速转向国企改革

发表于 2015-7-24 10:22: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报特约记者 徐天昊 麻可寒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针对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透露出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的基调与走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接受《企业家日报》专访时认为,这次总书记的吉林调研讲话是在关键时期释放出的国企改革新信号。可以预料,在资本市场稳定后,我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大幕,走向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建设新阶段。   


  表明向实体经济转变的


  重要趋势 


  《企业家日报》: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长春市考察调研国企时说,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在您看来,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布搞好国企的信息有何深意?


  李锦:当全社会把目光还停留在资本市场的时候,总书记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转变。我们目光不能总是停留在股市上。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过前一阶段的波动,资本市场已经稳定,迫切需要走向实体经济、走向国企改革。


  发展资本市场的落脚点是实体经济,检验资本市场的成败也在于实体经济。这是我们称为转折点的主要依据。下一步激活实体经济成为后期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实体经济的排头兵,无论从产业安全还是经济发展来看,国有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从大背景上看,习近平主席这次调研和讲话的时机具有转折意义。从资本市场来看,去年7月以来,全社会掀起炒股热,资本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强,出现“脱实入虚”的情况。从这次股市动荡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仍然不完善,二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脱离,成为实体经济的“反向晴雨表”,在此基础上以虚拟经济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用受到局限。今年5月到7月间股市再次出现巨大震荡,使得7月初财政部、证监会、央行、国资委、银监会等几大部委和108家央企联合“救市”,才平息了这次股市风波。在本次稳定资本市场后,中央开始由虚拟经济向以搞好国企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过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0:23:40 | 查看全部
  资本市场

  要服务于国企经济  

  《企业家日报》:此前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国资委组织十家央企救市。您认为国企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有着怎样的关系?是不是还要发展资本市场?

  李锦:过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背离,股市成为实体经济的“反向晴雨表”:2009年前后,中国实体经济高速增长,资本市场持续下跌或是短期内反向;现在是资本市场缺乏资金,而国内社会流动性过剩。从1991年沪深股市建立以来,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就开始明显背离,主要反映在沪深股市波动同实体经济变化不相符。

  下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国企需要资本市场支持。今后资本市场的任务仍然很重。国企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本市场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在竞争性国有资本中引入民间资本,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方向,有利于其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产权、股权改革,在民间资本进入分得国企股份后,可以依靠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各类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所有制,促进国民增收和扩大内需,企业和国民的信贷可获得性强,融资需求提升,增强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形成投资、生产、消费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方面工作则刚开头,有很多事情还要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0:24:17 | 查看全部
  定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为国企改革立“魂”   

  《企业家日报》:在您看来,总书记对国企改革讲话有什么新意?

  李锦:总书记定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为国企改革立“魂”。三个有利于标准既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目的,具体体现了“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目标指向、实践依据和检验标准,意义重大。

  首先,国企改革的第一个标准是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这是一个价值力标准,也是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标准中首要的、基本的标准。我们国家的国企是以管资本为主,而衡量其价值的标准便是资本的增加与减少,保值增值是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国企改革就是要改掉亏损、与价值减持的现象,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等多项改革措施,进而使得国企盈利。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源泉,所以国企增值是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标准。

  其次,国企改革的第二个标准是加强国企竞争力,这既是国企改革在世界范围内追求的实力标准。也是从我国一带一路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提出的要求。国企改革的第三个标准便是通过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增强国企的控制力,使国企做大做强做优。

  《企业家日报》:您刚才提到,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提出三个“有利于”, 那么其中要求“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具体指什么?

  李锦:“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指的是通过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的价值力、竞争力与控制力,使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在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化、混合所有制明明是手段、方法,却被当作标准夸大,很多地方出台改革意见定下混改目标,有攀比之风。总书记指出价值力标准,也是生产力标准,是终极标准,将扭转这种攀比风气。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混合所有制,在竞争性国企中引入民间资本,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和尽可能多的民营企业合作,而国企又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不是放大外国资本或私人资本,增强外资私资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我举个例子,中国建材吸收70%以上的民营资本参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水泥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形成控制力,就是实现了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0:25:13 | 查看全部
  把“做大”放到前面,

  是国企发展基调的一个变化  

  《企业家日报》:这里还需重点关注的一点是,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提出“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相比之前,把“做大”放到“做强”、“做优”前面,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之后发展首先要注重规模?

  李锦:把“做大”放到前面,是国企发展基调的一个变化。在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强做优,做不大也很难做到做强做优,这是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需要出发。2015年将是国资国企改革逐步落地的一年,央企整合是其中重要一环。

  国企早期发展的目标一直是做大做强做优,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不再强调单纯的做大规模,更加侧重发展质量,于是一度去掉了“做大”这个提法。如在2013年底召开的国资委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提法是:“不断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到了2014年底的国资委年度工作会议,口径微调变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而在习总书记最新的表态中,“做大”又被重新放在了首位。这说明“做强做优”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做大”在先,与当前的改革局势密不可分。随着一带一路以 及央企“走出去”等战略的提出,央企在规模和发言权上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兼并重组。央企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央企出现重组整合的急迫需要。

  截至7月,央企集体换帅基本完成,为央企整合奠定基础。央企高管调整是重构央企内部秩序、扫除改革障碍的重要举措,换帅有利于推进央企合并重组。如今,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时期,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升高。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发展有潜力等条件的央企之间的强强联合将会适时出现。南车北车合并就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增强我们的竞争实力,形成更大、更充分的话语权。而在前几日大盘连续下跌时,国资委在7月8日的“维稳”声明中称:“国资委将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提高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证明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是可以期待的。

  但是,央企做大并非简单地合并。目前已有的央企合并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做大”需要新思路,与做强做优同时进行。以后的重组,要从着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功能分类出发。至于具体新思路是什么,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0:25:47 | 查看全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  

  《企业家日报》:今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在长春考察,与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是同一家企业,这意味着什么?

  李锦:习近平此次调研与李克强去的是同一家企业,就是长春轨道客车公司,这个现象不是巧合,因为这个企业具有代表性,是中国中车的下属公司,是装备制造业,又与“一带一路”战略有关。东北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内的龙头产业,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为推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成为急需发展的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是装备制造业。目前,东北面临的主要难点一是产业旧,二是技术旧,三是思想观念旧。

  东北目前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够”。东北内生动力欠佳,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历史原因造成了今天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重,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制比例偏高,导致这一地区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的能力、效率,跟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都比较薄弱。

  在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习近平还希望高铁建设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国企改革内在动力来自哪?在同长春一东公司企业职工座谈时,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是强调两句话,一是制度创新,二是要做强装备制造业,推动“东北装备”走向世界。习近平去的是两个企业,实际上是回答国有企业怎么发展的问题,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定好目标,修好了栏杆,国企改革的“汽车”即将驶上高速公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0:26:09 | 查看全部
  定好目标,修好了栏杆,国企改革的“汽车”即将驶上高速公路。

  《企业家日报》:之前民间认为国企改革步调放缓,出现信心缺失的情况,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正面提及国企改革,您认为下半年国企改革将有哪些进展?

  李锦: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国企改革这个问题,国企改革没有停滞。我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尽管国企改革的速度有所调整,但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仍然是推进市场化,核心问题依旧是政企分开,关键点则始终坚持产权改革。

  去年7月份央企改革开展四次试点以来,稳扎稳打,使得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的条件更加成熟。从发展轨迹来看,国企改革的文件最近陆续出台,5月5日的十二次深改组会议提出了三个有利的标准问题,6月5日的十三次深改组会议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国企改革的保障问题。现在就好比已经规划了路线,定好目标,修好了栏杆,国企改革的汽车即将驶上高速公路。而习近平此次到东北进行调研,力挺国企改革,为搞好国有经济吹风,不仅指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而且对于国企改革的一些发展思路都定下基调,包括过去所说的“1+n”文件,依次推出的条件也已成熟。

  基于此,可以预见,在资本市场稳定后,搞好以国企改革为标志的实体经济的时期已经到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幕很快就要拉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0:30:37 | 查看全部
  下半年国企改革

  由“设计图”转入“施工图”  

  《企业家日报》:对于下半年国企改革的经济走势,您怎么看?

  李锦:国企改革思路已经非常明确了,特别是目前的情况下,发展实体经济是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重头戏,而国企又是实体经济重要载体,因此可以预计,下半年国企改革将出现全面推进的状况。预计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及一系列文件出台后,国企改革的目标、步骤、方向、重点都将明朗化,将出现三个转变:由等待观望向全面推进转变,由改革“设计图”向“施工图”转变,由试点向全局推广转变。因为,这个顶层设计方案是针对今后一阶段的,不可能一下子铺开,有个循序渐进过程。目前已有25个省市已经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因为一些地方重大政策问题没有定下,有些难度大的领域,很难迈开实质性步伐。一旦文件规定出台,地方改革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在重组与混合经济方面都可能有较大动作。央企经济加快发展的状况也值得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