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由于现代战略管理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诸多对战略认识的误区,将战略绝对化、片面化、狭隘化、静态化(僵化)、功利化、工具化和时尚化(标签化)就是其典型表现。透彻地理解“什么是战略”和“战略是什么”自不待言,但明确“战略不是什么”,无疑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和更辨证地揭示战略的本质和精要。
(一)战略不是战术
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某项具体业务起步的,也往往由于使用某种战术而获得成功,初期的成功以及后来取得的若干成功,造成了一些企业对过去成功的过分自信,不自觉地把那些有条件的、阶段性的和局部的做法,线性地外推为无条件的、长期的、整体的和普适的做法。在实践中,误将操作层面的战术当成对未来长远谋划的战略,以为战略就是战术。其实,战略是要回答应该做什么,而战术则要解决怎么做;战略关注“做正确的事”,而战术则着力于“正确地做事”,战略和战术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二)战略不是定式
围棋中,“定式”是指棋手们在长期实践归纳提炼出的一些固定的程式,一般是默认的最佳并且双方都能接受的走法,但并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旧的定式也会被一些新的定式所取代。战略不是定式,战略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讲究灵活机动,其丰富的内不可能被结构化、程式化地概括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日益复杂动荡,战略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呈现出动态随机的发展特性。现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为数不少的所谓“定式”或“范式”,往往是基于对一些具体的企业案例和行业数据库的研究,并未深入探求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深层机理。因此,将个别的、短暂的、特殊的、偶然的成功战略,固化、僵化、模式化,当成“定式”来推广,特别值得警惕。
(三)战略不是运营
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不断提高运营效益(operationaleffectiveness)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几乎没有企业能在长时间内一直凭借运营效益方面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运营效益仅是企业获得相对优势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战略虽然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但战略超越了各项活动。战略不仅推动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确保各运营活动或各职能部门与企业总体目标之间的简单一致性,战略更强调定位和目标导向,是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法论和思想。恰如波特指出的那样,运营关注的是持续变革、组织弹性以及如何实现最佳实践;而战略却是如何界定独特的定位、如何做出明确的取舍、如何加强各项活动之间的配称性(fit)。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