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出自古代名医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本方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调整胃肠的芳香挥发性药剂而成。因其主药藿香,能强化胃之活动,调正胃气,故名「藿香正气散」。析言之:藿香埋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陈皮半夏,散逆除痰,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补正气。正气通畅,邪逆自除。 |
【现代药理】 |
1 .调整肠胃: |
⑴ 〈藿香〉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故有芳香健胃之功,而为本方主药。 |
⑵ 〈紫苏、生姜、陈皮〉均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积气排出,故可加强主药〈藿香〉行气健胃之力;〈紫苏〉尚可增强胃肠蠕动;〈陈皮〉则可缓解胃肠平滑肌之痉挛;〈白 术 〉所含挥发油少量时亦能缓和胃肠蠕动;〈甘草〉尤长於解痉止痛;〈半夏〉则有较为明显的镇吐效能;诸药配合,以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有利於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缓解。 |
2 .发汗、解热:〈藿香〉及〈生姜〉均具有促进发汗之功;〈紫苏〉有解热之效,合而能解表祛湿。 |
3 .利尿作用:〈白 术 〉之利尿作用较为明显;〈茯苓〉亦有一定利尿效果,合而又能利水渗湿。 |
4 .祛痰止咳:〈桔梗〉所含皂甘(字上加草)及〈陈皮〉所含挥发油均有剌激性祛痰作用;〈半夏〉的镇咳作用明显;〈甘草〉则既能祛痰又能镇咳;〈陈皮〉尚对气管及支气管有轻度扩张作用而有助於平喘;诸药配合,共收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效。 |
5 .抑菌、抗病毒: |
⑴ 〈厚朴〉有广泛抗菌作用,其抗菌成分较稳定,不易被热、酸、碱等所破坏;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抑制作用。 |
⑵ 〈紫苏〉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亦能抑制 之。 |
⑶〈藿香〉所含「广藿香酮」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复方实验证明,本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在鸡胚中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加减】 |
一、内科 |
1.嗜睡症:去〈白芷〉,加〈菖蒲、佩兰、苍 术 〉。 |
2.低热:加〈佩兰、苍 术 〉。 |
3.水肿:加〈佩兰〉。 |
4.胃十二指肠溃疡:加〈神曲、桂枝、白蔻仁〉。 |
二、皮肤科 |
1.尿布皮炎:合《二妙散》。 |
2.皮肤搔痒症:加〈丹皮、苍术 、黄柏、米仁、犁壁藤〉。 |
三、儿科 |
小儿顽固性流涎:加〈佩兰、苍术 、莲米、芡实、香砂〉。 |
四、五官科 |
复发性口疮:加〈葛根、苍术 、黄柏、车前草、川连〉。 |
【用法】 |
不拘时频频冷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