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指导线无一上调”的另一方面,在于限制垄断企业工资增长幅度。相比工资机制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工资指导线对于国企的实质意义更大一些。毕竟,前者要考虑成本收益,量入而出,后者则可以上报亏损争取支持。而相比经济下行带给民营企业的冲击,国企凭借垄断地位可以保障利润,从而有继续大幅涨薪的欲望。据报道,上述公布工资指导线的地区均对于国企工资上涨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山西省人社厅就规定,垄断企业工资增长幅度原则上不得突破基准线;北京则针对承担公共服务国企和竞争性国企,分别做出了不得突破基准线和上线的要求。因此,工资指导线的推出有助于“提低、扩中、控高”,保障普通职工收入稳定增长,抑制垄断行业工资的过快增长,缩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
与工资指导线的制定相比,如何发挥其调控作用,更值得关注。一方面,市场经济下,企业成为分配主体,实行自主分配。另一方面,要想广大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推动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又需要政府通过某种形式来对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企业工资指导线公布后,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比如,对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帮助和指导,增强职工话语权,维护职工权益;对有效益故意不增加职工工资的企业进行预警通报,取消评先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