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业女性职工最多?记者查阅2013年数据发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业、教育、卫生与社会工作的女职工占比均超过50%,确实顶起了“半边天”。但也有一些行业女性占比相当低,比如农林牧副渔业、采矿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仓储业等,女性占比均未超过30%。一方面可能是这些行业相对依赖体力劳动,女性更少选择从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行业观念更偏好使用男性员工,因此女性占比更低。但无论是哪行哪业,女职工都显著地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考虑到她们往往还承担家务、育儿的重担,所以确实要把掌声送给她们。
小编点评
由于统计年鉴中没有私营单位女性员工的数据,因此,广州女性从业人员情况的全貌难以呈现。在广州的非私营单位中,建筑、采矿是传统的“男性行业”,而教育、卫生又是传统的“女性行业”,因此,女职工比例比较固定,前者低,后者高。而房地产、公共管理服务、科学研究、租赁商务等行业,女性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些依赖脑力、收入较高的工作,乐见更多女性的身影。除去体力的限制,女性能够凭借其他方面的能力跻身到工作场,这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然而,当女性像男性一样投身工作时,往往既要养家糊口,又要育儿持家,双重的压力给她们及其家庭造成不小的困扰。这不,5月份,广州正在征求意见的《广州市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公布后,引起市民热议。现属生育津贴、由社保基金承担的独生子女奖励35天产假、晚婚晚育奖励15天产假的生育津贴和男配偶10天看护假期工资,将改由用人单位支付。虽然官方解释,女性福利并没有遭到削减,但后果是“企业只需多支付2个月的工资。”不少女员工担忧——这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是否会导致就业歧视?
当然,在现代社会,家庭中男女的分工有了更多元的现象,比如女性挣得多一些负责养家,比如男性工作稳定照顾家里多一些。也就是说,在工作中,男性不能因“挣钱养家”的压力把就业性别歧视“当然化”,女性不能因“持家育儿”的压力把工作任务“消极化”。
(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