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6 11:31:18
|
查看全部
  事实上,做大与做强、做优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做强做优”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做大是前提,做强做优是目的。只有做大,国企才能真正拥有市场资源的支配权与话语权,实现做强做优。国企做大可以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模式。不把国企做大,就很难真正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中超越竞争对手,赢取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做大与做强做优是国企发展由低到高的要求,而做大目前仍是主要矛盾,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争取向做强做优发展。央企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央企出现重组整合的急迫需要。现实让我们清醒,不把企业做大,何谈做强做优?南车北车合并就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增强我们的竞争实力,形成更大、更充分的话语权。
  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重提做大并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去我们理解的做大,是在传统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这种单纯的做大本质上是一种外延型扩张,表现为投入物质化,利润短期化,片面强调物质资源投入,粗放经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资源浪费,使国企患上了组织僵化的工业病和大企业病。
  而现在所提的做大,是在信息化大潮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与过去有着本质不同。国企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粗放的扩张模式,通过优化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制度、资产管理,求得以智慧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效益,优化企业的“大经营模式”。因此,这种做大在内涵上已经包括了做强做优的客观诉求。例如,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就提出三个“有利于”,其中要求“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就体现出了“做大”国企的新要求。“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指的是通过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的价值力、竞争力与控制力,使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混合所有制,在竞争性国企中引入民间资本,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和尽可能多的民营企业合作,而国企又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中国建材吸收70%以上的民营资本参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水泥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形成控制力,就是实现了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做大国企是做强做优的基础和必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