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3|回复: 7

访大学生低碳设计创客工作坊:混编成组 融合创意

发表于 2015-7-27 18:0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7626390.jpg
参加低碳设计创客工作坊的两岸大学生针对创意展开头脑风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00:48 | 查看全部
47626390.jpg
两岸大学生创客团队合力创作的低碳设计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01:12 | 查看全部
47626390.jpg
两岸大学生创客团队合力创作的低碳设计作品。(图片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01:33 | 查看全部
  ■通讯员 张静雅

  “大家好,我是来自台北的张至仪”“请问哪里可做激光雕刻”“第三组成员,速到模型室”……这个暑假,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黄立冬加入了一个特殊的微信群,这个人气颇旺的群里有近70名大学生,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几乎各占一半。

  7月6日至14日,由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浙江工贸职院联合主办的“海峡有渡 创意无限——第二届两岸大学生低碳设计创客工作坊”,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贸职院等8所大陆高校和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佛光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8所台湾高校的68名学生参加,年轻的创客们齐聚于此比拼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01:49 | 查看全部
  混编成组:融合各种创意

  “这款鞋包装展具是否可以改用耐脏防水的材料,如何更适用于高跟鞋”“眼镜展架采用瓦楞纸,要增加强度和防潮”……在工作坊成果汇报会现场,来自行业、企业的评委们纷纷为学生们的创意成果点赞,同时也为每一件作品提出建设性建议。

  参加此次工作坊活动的有高职生、本科生,也有硕士研究生,专业涉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文化创意、商品创意经营等。通过电脑抽签,参赛学生被混编为8组,每组由一名浙江省内知名设计师作为指导教师;组委会为每一组团队发放500元,用来自行采购产品原材料。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各个团队经过文化考察、头脑风暴、选题设计、制模成型等环节,最终呈现了8件令人眼前一亮的低碳作品——采用传统榫卯结构设计的眼镜展架、融合瓯塑文化和云计算功能的智能梳子、体现温州“七山一水两田”地理特色的“瓯礼”伴手礼盒……

  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柴春雷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们的作品点赞,他认为两岸大学生创作的作品设计有特色、产品有价值、商业化有希望。柴春雷说:“通过此次工作坊的锻炼,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创客’的能力。当下,通过互联网,设计者可以由原来从属于制造业、服务于制造业的角色,逐步转变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设计思维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整个商业生态。”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真正走出了课堂。特别是小组讨论时,台湾同学展示了他为台湾种植户设计的蘑菇创意包装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张兆男对参加工作坊活动很是感慨。

  据台北商业大学教师陈洁莹介绍,学生来温州之前对温州文化是陌生的,但他们通过网络做足了功课,搜索了瓯柑的相关知识,比较了瓯柑和台湾橘子的不同之处。“两岸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使得他们亲密合作并擦出智慧火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02:04 | 查看全部
  对接市场:转化创客成果

  将产品进行市场化的营销和推广是创客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每一个团队既要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创作,也要制订市场推广的营销方案,并设计宣传海报。

  在浙江工贸职院学生袁宇超看来,创意不只是天马行空,更重要的是能进行成果转化。“每一个项目都按照企业接单要求进行,并且有望打入市场,这一点让我很兴奋。”这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小伙子,很喜欢找企业管理专业的组员对产品进行优劣势分析。

  “学生们的作品强调对接地方特色产业,产品比较成熟,与市场亲近度很高。”台湾佛光大学教师蔡旺晋如是说。

  此次工作坊活动要求学生们采用智能化手段和低碳设计理念,对套装的文房四宝、智能礼品梳进行设计,并围绕眼镜、笔等温州特色小商品,以及鸭舌、茶叶、瓯柑、酱油肉等温州特色农产品,通过发散思维进行展具和包装的创意设计。为了推广商业价值,这些作品已经在浙江工贸职院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温州名购网”上展卖,并且依托该学院的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给有需求的企业。其中,第四组团队展示的鞋子一体化包装展具,采用防水帆布材料,便携式设计,既可陈列又可包装,获得最佳成本奖,已有多家温州鞋企进行咨询。

  浙江工贸职院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也让参加活动的两岸学生受到了感染。该院于2004年年初发起建设了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2008年与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建浙江创意园,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源,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3年建成开放式创新实训室,每个学期一次性向全院学生开放六大类80多个项目,学生们可以跨专业享受实训资源。多种平台使得该院学生创客不断涌现:师生团队创作的大型瓯塑壁画《雁荡秋色》落户北京人民大会堂,2009级学生杨忠敏获浙江省文化新浙商新锐人物称号,2014级学生施欣宏玩转木活字印刷走上创业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8:02:32 | 查看全部
  两岸交流:携手创新创业

  8组68名学生,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进行创意交流,从创意交流到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到实体创作、营销策划,不仅有工作载体,还有情感的交流和对未来的思考。

  “毕业后,我可能会留在大陆创业或者就业。”台湾师范大学研二学生苏文婕说。继去年首届活动之后,苏文婕再一次来了。去年同组的大陆朋友——杨露雅、马飞圣等,都让她惦记着,这一年来彼此联系不断。除了看望老朋友,苏文婕此行还特意打听在大陆创业就业的信息。

  浙江工贸职院多年来积极探索两岸高校合作交流,从2006年成立台湾研究所,到2012年成立“温州设台湾人才工作联络站”;从引进46名台湾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及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博士来校执教,到与台湾中华大学、大华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从举办两岸大学生低碳设计工作坊,到2015年与温州市台办联合成立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两岸高教领域的合作交流。

  “通过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准备带回台湾。台湾学生有两个月的实习期,今后可以介绍学生到大陆来实习,进一步促成两岸学生在未来职业上的接轨。”蔡旺晋说,希望短短一周的工作坊能成为种子,萌发出未来携手创新创业的无数可能。

  “学院正在探索新的产学合作方式,那就是行业企业与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共同体——工作坊,实现专业性与职业性的有机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浙江工贸职院院长贺星岳表示,此次活动除了为海峡两岸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外,还以创客工作坊的形式融合了两岸高校、行业、企业的资源,将现代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地域特色的紧密结合。“通过活动,专科学生也有机会与两岸的本科生一起参与设计和制作,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中国新闻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8-3 11:41:19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