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谈手机通话安全的隐私性和个人财产信息的重要性,你的位置信息、浏览习惯、开机时间、用这个软件干了些什么,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试想你的GPS轨迹被大量收录,你的日常行为、交通方式、行进路线,都可以被人知晓和利用,如果这些信息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分分钟都可以算计甚至加害于你,现在你害怕了吗?
其实,大部分使用手机的人都遇到过安全隐私泄露的问题,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偷扣流量、精准推销,这些都是已经被攻陷的安全豁口,只是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这让坏人有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无论是手机厂商、运营商还是软件开发商,都在不断加强对手机安全和安全手机的研发力度,推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手机安全产品,当前的手机可以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安全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手机是一个数据传输的终端,只要它还与外界有着关联,就不可能完全切断黑手伸向手机的可能性。
科技的发展必须要有安全的堤坝,筑牢这道坝,才能看尽两岸的风景。手机接管的,应该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所以手机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保障手机安全,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当前,手机安全软件的开发者主动性最高,产品也五花八门,但手机生产商和网络运营商却羞羞答答、半遮半掩,背后除了成本和技术的考量,估计更多还是利益的纠缠。所以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理顺关系,划清责任,推动手机安全相关工作的提速。
现在,我国对于手机安全保护的工作亟待全面加强。由于防治力度有限,导致一些盗取用户信息的行为明目张胆,而又得不到相应的处罚。用户接到不胜其烦的骚扰电话却不知该怪谁,看到那些所谓的精准投放广告又觉得无可奈何。加快信息安全领域立法,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信息保护,是保障手机安全的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