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8|回复: 7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忽视星载干涉雷达技术将很尴尬

发表于 2015-7-28 12:17: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对地震后的地壳变形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近些年,全球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后,科学家利用星载雷达干涉数据监测地表变形,在地震灾情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星载干涉雷达是目前国际上监测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的最先进的技术。遗憾的是,我国迄今尚无自己的星载干涉雷达技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地震后开展的干涉雷达地形形变分析,采用的全部是国外的雷达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我国是地震多发国,星载干涉雷达技术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只能利用国外的干涉雷达数据分析地震情况,尽管我国总体上对地观测技术进步很快,但在这一重要领域与先进水平相比,还差距很大。

  一般来说,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比起来,优势在于不受云层、太阳光照限制,能实现全天候、24小时监测。先进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更使卫星雷达遥感如虎添翼,能大面积、高效率地测量地震所致地表形变,为监测预报地震灾害提供可靠数据,并有望为大地震的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郭华东介绍,近年来,通过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人们已经可以探测地球在几年甚至几天里的细微变化,对变化的监测具有全球性、准确性、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监测精度可达几个厘米。这一技术不仅仅能用在地震灾情监测上,还可用于地形测绘、工程测量、城市沉降等重要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2:18:47 | 查看全部
  回顾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星载干涉雷达、极化雷达等新型雷达的发展,属于雷达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郭华东说,前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以单波段单极化雷达为特征,如欧洲资源遥感卫星、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号;第二阶段为同时成像的多波段多极化阶段,如美国联合德国和意大利研制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我国星载雷达对地观测技术水平大致还在第一阶段。”郭华东说,相比之下,目前国际上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方法正逐步走向实用,部分国家的星载雷达发展还进入了更新的阶段,“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德国宇航局和加拿大空间局等提出了多个新型雷达计划,这些计划或将成为解决全球环境与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正是由于我国遥感领域存在这一缺陷,“每一次地震来袭时,科研人员尽管焦急,却只能等待国外的卫星数据。”郭华东说,大地震通常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如果没有本国的星载干涉雷达数据,就只能按照别国数据使用权的优先级等候数据,其带来的不利之处,一是数据到后往往欠缺了时效性,二是科学发现落后于别国,三是要承担高昂的数据购买费用。

  郭华东认为,我国再不重视发展星载干涉雷达技术,未来会处在很尴尬的状态。大地震后,别国的数据蜂拥而来,我国却没有自主的数据。我国须进一步重视并加速发展星载干涉雷达技术,同时建立起一个星机地三位一体的雷达对地观测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22:22:09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关注和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0:28:00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关注和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2 11:05:28 | 查看全部
发帖回帖是美德,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2 11:05:38 | 查看全部
发帖回帖是美德,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00:13:1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楼煤缘于2015-08-12 11:05发表的  :
发帖回帖是美德,问好老师!
感谢白老师的支持!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8 14:43:19 | 查看全部
纤手香凝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