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在岗与退休老职工侃谈班组建设六十年
赵华 张淑美
解放初期,我国的企业班组常常是白手起家、班组职工革命加拼命,大都具备老黄牛精神和拼搏精神。如今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特别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企业班组环境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管理上更强调团队协作、同频共振,依靠发挥每个人的价值,凸现了智力效能型团队的无穷魅力,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人力数量规模型向智力效能型的新跨越。
班组条件:从白手起家到“武装到牙齿”
8月18日,笔者随同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石化销售分公司组织的“退休老职工感恩企业观光团”到1#压气站对班组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该观光团由20多名退休老职工组成,年龄大多在65岁以上。
看到站上值班室几名职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面用计算机录入资料,退休老职工李建国感慨地说:“我这是回娘家来了,六年前就是从这个站上退休的,几年不见,又大变样了。与建国之初相比,班组条件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记得小时候,我常跟父亲去生产车间,那时就是个‘干打垒’,更不说现代化设备了,就是靠人拉肩扛,现在设备早已‘鸟抢换炮’了喽。”
“什么是‘干打垒’啊?”笔者和职工于宝婧不约而同地问。
“这是一种简易的筑房子的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上黏土…房子就算造好了,实际也就是个地窝子,那时都管它叫‘干打垒’,黑漆咕咚、潮湿,还不通风。说了你们也不知道,嘿嘿”李老师傅说。
“那多给我们说说,让大伙长长见识”职工们围着李师傅七嘴八舌。
“解放初期我还没上班,印象很模糊了,后来自己也参加了工作,条件有了一点改善,建起了正规的厂房,配备了必要的工具,主要是大锤、鎯头和搬手,但与现在又是精密仪器,又是计算机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如果说那时是小米加步枪,你们现在可以说武装到牙齿了,哈哈”李师傅幽默地说。
确实,企业班组从建国之初的白手起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迎头赶上,再到现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班组工作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祖国由贫穷落后到今天的繁荣富强。
班组协作:由个人英雄主义向团队协作创新转变
看到职工刘晓宇、郑欣和站长丁伯扬拿着仪器在多台电气设备前忙活着什么,退休老职工张保国走上前好奇地问道:“你们仨弄个洋仪器叽咕啥哩?”
“我们这是在找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毛病,现在控制系统有点不正常。”丁站长回道:“现在设备工艺复杂,我们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互取长补短。” 刘晓宇生怕老师傅听不太懂,连比带划地向老张师傅解释:现在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再靠单枪匹马干是不行了,必须靠近团队合作的力量,靠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成长和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记得六七十年代,主要靠个人本事。我当时就是靠个人英雄主义,靠肯使蛮力气抡大锤当了多年的先进生产者。不像现在各方面要求更高,班组团队氛围更浓了,创新意识强了。”
“可不是吗,跟我八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相比,原来职工经常单枪匹马地干,造成创新成果技术含量低,岗位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向往来’,存在很多重复创新的情况,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成果也难以推广,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刘晓宇话锋一转:“现在好了,我们有专人负责技术创新立项、过程管理、成果评价发布和推广工作,使出自职工之手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转化效益也相当可观。”
笔者饶有兴趣地听着他们的议论,归纳总结了他们的谈话要点:过去操作靠鎯头,如今操作按电钮,过去立功靠个人,如今建功靠团队,过去生产靠蛮劲,如今生产靠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也由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向发挥每个人作用的团队协作创新转变,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转换到技术创新型的转变。
班组管理:从革命加拼命向团队凝心聚力转变
随着退休老职工与站上职工逐步热络,交谈也越来越投机。笔者索性把退休老师傅与站上职工一起召集起来:“今天机会难得,就让老师傅和站上职工一起谈谈班组管理六十年的变化。”
“我参加工作是六十年代,但我父亲是解放初期就是老工人,那时职工是齐刷刷的年轻人,不像现在各年龄段的职工都有。我参加石油会战后,‘工业学大庆’、‘三老四严’和王进喜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那时职工干活凭的是觉悟和力气,可以说就是革命加拼命,靠艰苦奋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拥有老黄牛精神和拼搏精神,靠的是翻身做主人的责任感,至于管理方式方法则简单多了。”60多岁的退休老职工李锦忠回忆道。
“老李说得好,我刚参加工作时大炼钢铁过,就是搞大跃进,就是现在说的粗放管理。八十年代我调到胜利油田参加石油会战,要求步调一致,搞的是半军事化管理,不像现在分工很细,要靠近团队管理和文化管理。我刚才看到了站上的班组文化搞得太好了,真不简单啊”今年70多岁的老师傅刘长兴补充道。
听到老师傅表扬他们的班组文化和团队管理,丁站长谦虚地说:“老师傅过奖了,现在职工从五十年代出生的到90后都有,知识水平不同,性格也有很大差异,我们的班组管理更多的是要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靠文化管理凝心聚力。非常感谢老师傅给我们传经送宝……”
笔者由衷地感慨:建国六十年来,随着共和国一起长大,企业的班组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初期以马恒昌小组为代表,他们始终坚持挑战自我,不断创新,取得辉煌成就;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吊装班长包起帆为代表,他多次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赞誉为“抓斗大王”。而最近18年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吊桥队长许振超为代表,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系列绝活。他带领振超团队先后8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出了震惊世界航运界的“振超效率”和名扬四海的“振超精神”。六十年班组管理的变化也折射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