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9 07:01:57
|
查看全部
  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开采理论,根本无法开发剩余储量。有没有办法,在保证职工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回收边角块段煤炭资源?
  柴里煤矿的领导班子和技术人员苦苦思索。
  2012年初,时任柴里煤矿矿长的徐永和,客观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差距,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反复研究井下采场设计图纸、档案,对所剩的资源进行一次大排查,巧妙地规避地质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工作面外延开采、旋转开采、煤柱带采等不规则开采方式,因地制宜进行开采。
  2012年,该矿在23下203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面临着生产脱节的困局。为此,他们通过仔细研究地质档案、图纸,创新实施了“外延式开采”生产技术,以工作面机尾为圆心,机头方向大幅度调采,严格落实分离支架、循环移架、运输机添加溜槽、架间扶棚等措施,使工作面机头外延推进53米,多采出煤炭面积达3577平方米,多采断层边角块段煤炭4.26万吨。这一“金点子”不仅创造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而且扭转了生产被动的局面。随后,小型工作面均采取了这种生产技术,工作面综合回收率达96%。
  通过档案资料的利用和开采方式的创新,为柴里煤矿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为了更好的利用档案资料,该矿于2014年成立了技术研究工作室,将全矿地质档案、技术档案等资料,全部集中在此,全矿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从档案资料中查找出的边角块段等技术难题,都会组织召开技术论证会,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根据图纸档案实况,制定出不少于三套技术设计方案,优中选优,集中论证,实现了档案资料和技术经验的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