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见证矸石山的变化
龚光明
8月19日,笔者来到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矸石山采访,让笔者感触最深就是矸石山的变化。
去年夏天,当我爬到高高的矸石山上,已经是气喘吁吁,满脸淌汗。站在山顶眺望,连绵不断的山脉、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着实让我心旷神怡。然而俯视脚下的矸石山,一块块连片成串的塑料溜子倾斜而下,从井下拉出的箕斗在翻矸架上一撞,随着“哐当”一声,矸石便倒在塑料溜槽内,依靠溜子的坡度,矸石又哗哗地流入悬岩深谷。蹲爬在溜子边的工人有的拿着铁丝、有的拿着掏扒不停推动拥堵的矸流,极其费力而又原始的操作工艺让人心旷神怡之感荡然无存。曾经在矸石山上当冲矸工的刘俊翔回忆着过去冲矸的情景:要是遇到大矸石翻下来,矸石就会把安装在矸石山上的塑料溜子冲到山沟里去,费九牛二虎之力,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把溜子背上来。冬日里,山顶寒风瑟瑟,手脚冻得僵硬,双脸、耳朵冻得通红。遇上下雨,侧要穿着雨衣继续战斗在这个不能遮风挡雨的山头上。夏日里,酷热难耐,火辣的太阳夹杂着炽热的矸石,全身上下被汗水浸泡着,感觉人快被烤干了似的。想起那个时候的工作环境就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艰苦。
在矸石山的一平坦处,有一个用废旧风筒布、废塑溜子、几根废铁管搭成的一个不足3平米的“鸭棚子”式的工具房。走近一看,“鸭棚子”里有他们的撬棍、葫芦、铁锤、陶扒、液压千斤顶、管子等工具。这些都是他们每隔一个星期用来升矸架的必备工具。进入棚子内,一股热浪迎面袭来,原来矸石山上的冲矸工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鸭棚子”式工具房内遮阴挡雨的。
笔者再次来到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矸石山采访,远远就看见改造完成的矸石山排矸系统矗立在山头。不用爬几百米长的台阶,不用流汗,司机一踩油门就能直接把汽车开到矸石山顶的“广场”上。让我无心顾暇远处风光的是眼前的一台桁架皮带正有条不紊地向深谷输送矸石,堪与远处风光媲美,昔日成串的塑料溜子不见了,蹲爬在矸石上的工人坐在操作台上操作皮带按钮,两眼紧盯着从载洞口放出来的矸石,一个工人正来回的走动着观察皮带运行情况。 不远处的“鸭棚子”式工具房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钢筋浇注的水泥房。
“矸石山变了,不仅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员工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这不仅是笔者的感慨,这是所有见证矸石山人的心声。图一过去的矸石山 图二过去的鸭棚子工具房 图三而今的矸石山排矸系统。 |
-
图二过去的鸭棚子工具房
-
图三而今的矸石山排矸系统。
-
图一过去的矸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