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9 13:24:33
|
查看全部
如何打破既得利益链?
“上面暴风骤雨,下面雨过地皮湿。”部分中小企业主反映,两年多来,国家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但是一些与企业实际利益相关的职能部门至今尚无实质性动作。
上海一所高校的产业园负责人对记者说,进行基建时,消防部门至今仍要向企业推荐施工队和相关消防设备,而且施工队的报价要比市场高一半,甚至翻倍。
西安一家工业地产老总则谈到一次在环保部门的遭遇:“为避嫌,他们决不推荐环评单位,但是如果你找的不是其关联的单位,即使找全国知名的环评单位,环保局会拖着不办事,1个月通过的环评可能拖到5个月。”
更让中小企业主不解的是,有的地方不仅没有简政放权,反而把原来下放到基层的权力上收回来。
西部一个省会城市,先后对国土、规划、环保实行了垂直管理,一些原来下放给开发区的权限,被纵向集中回来。当地高新区的国土部门,以前还有公共基础设施的土地审批权,但现在这项审批权上收到市国土局了。如今企业到高新区国土部门根本办不了实事,递送的资料得由高新区再转交到市国土局办理。
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一些地方简政放权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损害了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甚至不惜阻挠改革。
中部地区某市工商联负责人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家公司投资的花鸟市场原本只需要一本房产证,但房管部门要求企业将花鸟市场分割成12份,办理12本房产证。企业后来发现,花鸟市场用于抵押贷款时,银行要求房管部门对房产证盖章,每盖一个章就要收费550元,12本房产证要盖12个章,收费6600元。仅此一项,房管部门就可多收费6050元。
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要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必须打破既得利益链,将简政放权的推进力度与干部考核挂钩。西安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贾先生说:“简政放权到底成效如何,应该由改革的受益者——企业和老百姓来评判。这样的考核对官员才有压力,才能倒逼基层政府真正落实简政放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