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走出去”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三胞集团并不只满足于将国外的品牌引入国内,还身体力行,通过并购这个平台,将更多的中国品牌推入国际市场,让“走出去”不仅有利于零售企业转型,还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同步迈出国门。
过去100年间,沃尔玛、宜家等欧美零售巨头在全世界的扩张,不仅促进了欧美制造业产品的全球化,而且推动了欧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化。而现在,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发展机遇,通过零售企业和零售渠道的全球布局,也将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比如,三胞收购的美国Brookstone是全球最大的“新奇特”专业连锁,在北美各地拥有300多家门店。未来三胞不仅会将这些奇特的产品引入国内,还与国内民用无人机、家用机器人等行业的几家领先企业达成了初步战略合作意向,今后将利用Brookstone的美国门店渠道,加强这些国内品牌在国外的推广,并帮助它们实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本地化。另外,收购福来德百货之后,也把中国特色的丝绸服饰产品带进了英国市场。
四点干货体会
海外并购并非易事,文化差异、短兵相接,要的不仅是专业度、速度,更需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魄力。在本次演讲中,袁亚非董事长总结了“走出去”过程中的四点体会:
第一,“打铁还须自身硬”。三胞在投资并购和战略管控方面都有很强的团队,我们能够“带着”投行做并购,而不是被投行“忽悠”着干。
第二,要学会“打硬仗”、“打快仗”。南京新百收购福来德正式签约的前夕,当我还在前往英国的飞机上时,英国零售巨头、英超纽卡斯尔联队的老板迈克·阿什利突然出手阻击。我一下飞机,得知这一消息,就一家家拜访股东,3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最终顺利拿下了福来德的控制权。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执行力和胆识还是很重要的,要“以快致胜”。
第三,要学会利用当地的商业规则。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既要遵守当地法律,也要随机应变,要做商业规则的“利用者”,而不是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
第四,要重视国内外企业间的协同。大家可能认为,并购一家企业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融合”。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快慢决生死”,而融合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要快速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好的办法就是“协同”,包括数据与数据的协同、产业链与产业链的协同、方法论与方法论的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