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 21:30:02
|
查看全部
长期战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判断股票市场走势和这些投资是否成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而且战略并购与财务投资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2006年底,银监会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向海外拓展的需求,这将成为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一个主流趋势。他表示,监管层对几大银行海外巨额IPO很满意,监管层将支持金融机构向海外扩张。2007年12月是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开放承诺的过渡期最终结束的时间,在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踏入中国时,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准入审批都耗费了相当的精力。在这种背景下,民生银行在二级市场购买美国联合银行4.9%的股份,这被海外媒体评论为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扩张的榜样。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董文标表示,到海外设立分行的模式麻烦、费用高而影响不大,不如到发达的资本市场收购透明度更强的上市公司,退出也更容易。
“我们的老板马明哲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是把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引进来,不应该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引进经验,与其被外资参股给人家打工,不如雇佣外国的团队给自己打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高管这样表示。平安在过去12年中资产从5000万元增长到6511亿元,平安的资产管理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投资富通集团也是平安集团实现资产战略配置和打造金融控股平台的重要步骤。虽然从账面上看,平安4个月前以18.1亿欧元入股富通集团也亏损了约20%,但现在,平安决定再投21.5亿欧元成为富通资产管理公司的并列最大股东,通过吸收荷兰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此时的富通资产含金量也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平安的入股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与财务投资低买高卖不同,战略投资取决于公司在海外的战略需求。”美国银行的一位高管解释,判断银行海外扩张的盈亏,可以看它们入股的对象在该地区的实际业务量,美国银行的扩张战略,之所以被看作是全球最成功的模式,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在哪,我们就会去哪”。他表示,美国银行与建行的合作非常顺利。
中资银行在海外投资的关键在于,需要通过当地政府的监管和审批,另外就是与参股公司的实际整合。这位高管对中投入股黑石这笔交易表示认同,从长远看,黑石的股价还是会上涨,更重要的是,黑石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投促成更多的海外投资项目。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参股海外金融机构和以前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中方股东未必会取得理想的话语权,但是在董事会中设立席位,也会使中方股东参与到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决策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