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上近八成是新技术新产品,在中国航天史上前所未有
此次发射的两颗北斗卫星,在以往的8年可靠性设计基础上,寿命提高到了12年。由于是北斗全球组网的探路者,卫星上应用的许多技术和产品都是第一次接受实际考验,并身兼多个重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说:“刚刚发射成功的北斗导航‘双星’上的新技术、新产品非常多,占到了卫星全部产品的近八成,这在中国航天以前研制的卫星上前所未有。”
对航天器来说,太空中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很大,且要经受电磁暴考验。因此两颗卫星在地面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里进行了热平衡、热真空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进行。谢军说,经历过这些历练,练就钢筋铁骨,适应太空的生活就没有问题。
航天专家介绍说,两颗新的北斗导航卫星进入轨道正常工作后,要承担多个重大使命,实际上也是重大挑战。首先就是要在轨验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总体方案与技术体制,也就是在实际的太空环境中检验整个导航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构想。
这两颗卫星要验证首次在空间使用的星间链路技术。它们将与前面发射的第十七颗北斗卫星一起实现星间互联互通,共同开展全球组网试验验证工作。
作为先行者,两颗卫星也将率先探测全球导航卫星将面临的电磁与空间环境,开展电磁环境探测,监测导航卫星的干扰信号,为卫星提供抗干扰性能设计依据。它们对空间环境的探测,将为后续导航卫星研制、在轨保障积累扎实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