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学诞生之日起,人类最先接触的研究对象就是宏观世界,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逐步认识到了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宏观层次研究的对象在尺度上没有上限,但有一下限即人的裸眼能够看见的最小物体。当显微镜出现后,科学家意识到物体中存在着更微小的成分,揭开了微观世界的面纱。微观层次研究的对象在尺度上的上限是分子和原子,其下限为最小的基本粒子即夸克。我们可以用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描述宏观体系,而用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来描述微观体系,宏观体系和微观体系的研究,都已非常成熟。
然而,人类并未止步于对于宏观与微观两类“极端”的研究,一种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研究渐渐成为热门,这一领域被称为“介观”。
上世纪80年代,人工微纳结构制备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介观物理研究的兴起。介观体系出现了许多既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微观体系的大量新奇物理现象,成为当代物理科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1990年,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之初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介观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介观光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