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3 14:52:36
|
查看全部
中国是最大的挑战者来源国
2008年入选BCG100的企业来自14个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埃及、匈牙利、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波兰、俄罗斯、泰国和土耳其。
中国是最大的挑战者企业来源国(41家)。这些公司2006年获得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45亿美元,2004至2006年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26%。2006年,他们的平均运营利润率为14%,较2004年的15%有所下降,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7%,较2005年的16%略升。在这41家中国企业中,34家是上市公司,包括国家持多数股权和完全控股的29家公司中的大部分。2002年1月到2007年6月上市公司的股东总回报率(TSR)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7%。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挑战者企业来源国,拥有20家挑战者公司。巴西为2008年BCG100榜单贡献了13家挑战者企业。墨西哥贡献了7家挑战者企业。俄罗斯今年上榜了6家公司。
他们为什么要全球化
推动他们走向世界的根本动力是对增长的渴望。对BCG100中的绝大部分(90%)公司来说,实现新的增长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是走出去的最主要动因。这些公司意识到只在国内做大并不足以保证他们长期的生存发展能力。要持续增长,要获得与其它国际企业分庭抗礼的实力,他们就必须走出去。除了增长以外,许多BCG100的公司还有其它走出国门的动力,包括比如:发展互补技能,如研发专长;获取无形资产,如品牌;以及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10个主要不是因为增长需求而进行全球化的公司来说,其动力来自越来越紧迫的寻找长期自然资源来源的愿望。因此,这类挑战者收入来源的全球化程度远低于采购和投资模式的全球化,他们要获取的是在全球关键地域对资源的所有权。
他们如何进行全球化
在2006年的报告中,我们发现了RDE挑战者在寻求扩张时所采用的6种全球化模式。这些模式在今天仍旧被广泛采用。很明显,公司通常不是非此即彼地采用这些战略,而是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此外,这6种模式都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
模式一:将RDE品牌推向全球。在BCG100挑战者中有29家企业主要采用该模式,包括11家中国公司和7家印度公司。许多公司追求有机增长。比如,印度最大的两轮和三轮车出口企业巴贾吉汽车公司(Bajaj)。这家公司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2亿美元。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131%。他的成长全部归功于有机增长。
模式二:使RDE制造工程参与到全球创新中。有20家挑战者企业采用了这种模式。例子包括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05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420%),是中国最大的防御机、商用机、导弹以及其它航空产品的生产商。
模式三:寻求特定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有14家公司主要采用该模式,其中的7家公司在中国。比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在上市的挑战者公司中业绩突出,2006年为投资者带来了148%的股东总回报率。比亚迪采用劳动密集型战略与采用资本密集型模式的日本竞争者在电池市场上展开白刃战。
模式四:将RDE自然资源储备货币化。
分布在不同行业的17家挑战者企业主要采用这一模式。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并购进行全球扩张。
模式五:把新业务模式推广到多个市场。有10家挑战者企业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其中9家正在推动并购战略。例如墨西哥挑战者,该国移动运营商AmericaMovil,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213亿美元,他在美洲拥有能呼风唤雨的地位,包括美国28%的预付费无线市场份额。该公司有效地在新市场进行推广其业务,同时在各市场进行本地化运营。
模式六:获取自然资源。BCG100中有10家采用这一模式的公司,其中有五家来自中国。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政府把保证资源,特别是能源的获取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该公司虽然得到了政府大力的支持,但它也通过全球贸易网络积累了深厚的市场知识。其2006年总收入为189亿美元。另一个采用这一模式的中国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它是中国最大的境外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其利润率高达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