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3 17:03:23
|
查看全部
QLM的五大核心原则
QLM的核心前提如下:有效的质量定义是由特征驱动的,而有效的质量流程管理依赖于持续改进和对正在被定义的质量特征的知识管理。听起来也许简单,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特征受产品和流程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因素所影响,一个脱离了生产和支持的设计团队不大可能有效地描述产品特征,质量问题因此而出现。
于是我们得出了QLM原则一。
QLM原则一:质量由特征推动特征是在系统的行为层面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可测量、可控制的特点。为了成功开发优质的产品和流程,我们必须把握产品特点和需求,将其转换为特征。这样,就把质量变得切实而且易于管理,并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方式提供了基础。重要的特征是那些为确保安全和质量指标而必须认真确认和控制的特征。
然而,传统的需求只代表了约20%的产品和流程定义。随着产品从概念发展为设计和制造,就出现了。有时这不会那么明显,“需求爆炸”即需求未抓住或未定义(如担心产品变形的设计师把支架的厚度增加,而对加厚需求的验证以及后续寻找最佳实践的行为都没有发生);有时又是明显的(如在预先进行的设计FMEA中发现一个失效模式的原因是钢板厚度,这就提示了进行验证测试和后续设计规则的开发)。
实际上,需求爆炸暗示了质量的专制——我们发现自己总是在超安全标准地设计产品,而并不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理解我们必须采用什么特征来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我们尚未规划质量,包括识别、验证和控制特征,并把特征作为学到的经验来获取,就丧失了把这个知识应用于其他项目上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丧失了把特征传达给供应商和合同厂商的工具,而他们直接负责我们产品80%的重大和关键质量特征的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