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7|回复: 2

农民工的暮年安放何处

发表于 2015-8-4 08:40: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曾经为“中国奇迹”添砖加瓦的劳动力大军的养老问题,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改革开放后第一拨走出家门打工的农民工,日渐接近养老大关。对他们,社会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农民工吃的也是青春饭。超过一定年龄,工地上的活就干不了了。没有退休金可拿,如果也没有入养老保险,就面临“断了进项”的窘境。如果年轻时候家庭负担重,钱没攒下来多少,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养老”的问题马上就会浮出水面。

  从个人层面说,家庭的保障作用不可少,有计划、有意识的储蓄和保险意识不可少。说白了,要让人能挣钱,而且会安排养老钱。挣钱,依赖的是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稳定,这依赖经济发展的大势;会安排钱,并不是那么简单,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比如,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一个原因,是农民工并不了解,或者疑虑:城里交钱老家领钱,靠谱吗?实际上,农民的新农保,城里居民的城居保,二者已经统一了,并且可以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互转化,实现了“不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

  从政府的层面说,兜底的制度要牢靠。这个牢靠,一是要有制度,二是要走下纸面。从建章立制的角度看,政府近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前面所提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就是最大的受益群体。然而,在制度落实上,还需要下大功夫。比如,数据显示,建筑领域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不足4%,这个比例,制度的利好怎么发挥?只是农民工的意识缺乏问题吗?用人单位有什么责任?政府怎么督促?

  从改革的层面上说,养老保障也需要新探索。比如,有专家提出,城里人养老也不是依靠养老金,关键是有不动产等养老资产。“家有一套楼,养老不用愁”,农民工承包的土地,能否也成为养老的保障呢?地要成为保障,关键在土地的增值能够与农民共享,需要土地经营制度上的改革。

  总之,要未雨绸缪,帮他们托起一个安稳的晚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4日 13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9 08:12:56 | 查看全部
目前情况只能回老家了 要不是客死他乡 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 07:55:4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付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