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4 22:34:19
|
查看全部
 梳理日美金融战中美国的逻辑,基本逻辑是“强大的美元”等同于“强大的美国”,以动荡不稳的美元,让老二不得不亦步亦趋;然后以“高利率”与“强势美元”为诱饵,在吸引国际资本的同时将“战争”对象绑上战车;接着以美元估值过高开始美元下跌,迫使对象救美国就是就自己,不得不实施低利率政策,催生以股市、楼市为代表的经济泡沫;最后回到美元升值,迫使对象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让对象的经济泡沫破灭。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依赖美元是美国人的货币、国际金融的中心、国际政治地位的主导权,怎么玩、怎么赚钱。
  美国是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人数最多的国家,经济理论理所当然是金融战的重要工具之一。日美金融战中,从两国间的贸易本身开始,美国向日本提出要求,指导“战争”对象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谈判领域进一步与时俱进,触及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外汇政策,直到最后提出让日本改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搭建各种平台,逐步深入到“什么都可以谈”,祭起各式经济理论的大旗,弗里德曼主义、凯恩斯主义、克鲁格曼的“流动性陷阱理论”、“放松管制论”、“企业结构调整论”等等,里应外合,以汇率市场化、外贸壁垒与金融自由市场化为三部曲,屡试不爽。
  就如作者在书中反思的一样,日美金融战中日本之所以战败,除了美国的“老道”,与日本自身的“急功近利”也是密切相关的:东京还没有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日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使用程度较低、贸易的国际定价权影响力小、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不足,日本本身还不具备金融国际化的条件,加上期间汇率的被动、频繁波动严重阻碍了日元的国际化,欧元也对日元的国际空间进行了挤压。细看中国当今的处境,与当年的日本确实有诸多的类似,《日美金融战的真相》也就至少给出了我们三大启示:
  其一,金融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急不得,先得加强自身建设,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增强、利率市场化和放开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准入扩大对内开放、发展健康的资本市场帮助经济改革转型以增强贸易的国际定价权、“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国际政治地位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程度等。
  其二,中美的金融战实际上已经开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美联储的系列政策、美国重返亚太、扰乱欧洲和让日本跟着美国亦步亦趋、FTA、TPP,醉翁之意都是指向中国。
  其三,久保田勇夫说,西方国家要求亚洲国家跟他们自己的标准保持一致,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必须要小心,要了解是不是真的能够适用于亚洲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我们来说,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保持高度警惕,切忌都当宝,美国的经济理论终究是为美国服务的,中国特色的问题,也必须依靠中国的特色经济理论来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