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4 22:40:53
|
查看全部
郑永年认为,中国真正能做“一带一路”的省份不多,除了国有企业,只有广东、上海这些经济体量大的省市具备能量,而广东除了经济雄厚外,也具有港口、人才的优势,并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民营企业发达。从这些方面来看,广东应该积极面对“一带一路”,但外界尚不了解广东要做什么,尽管广东也在落实围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五通”战略思路,但到目前为止,“虚的太多,实的找不到”。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庞中英建议将“一带一路”明确定义为国际政治工程,向世界说明这就是中国当今的世界观,踏踏实实地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样“一带一路”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他说,“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克服各种艰辛挑战,欧盟和欧元在相当程度上是个成功例子,就是因为“欧洲一体化”政治工程的百年大计。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长莫道明在论坛上说,“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而国际化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莫道明说,国际化人才要求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熟悉并掌握国际惯例,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并具备法治、环保、民主与人权理念等,不过,对于这类型国际化人才,中国相当缺乏,只能依靠大量留学生,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还缺乏培养“一带一路”人才的任何措施,体制中也没有类似的规划。
  他建议改革国家行政体系相对封闭的人才选拔机制,对社会精英开放,尤其是对职业管理人开放,区分政治官僚与技术官僚,尤其强调专业主义精神,在选拔人才时去除“差不多”万金油式的人才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