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谢书记慷慨解囊救民工
在回乡的客车上,新蔡县关津乡的王大嫂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初到新疆时,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发生的感人一幕。她说,9月11日凌晨1时,疾驶了2天1夜的专列停在了乌鲁木齐火车站。极度疲劳的民工们一下子全都兴奋起来。大家拎着行李井然有序地下车,在带队领导的指挥下在站台集合。忽然,一名女民工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这可吓坏了同行的民工,他们赶快向带队领导报告。带队领导一边安排人为这名女民工掐人中,一边向上级领导汇报。同行的新蔡县委副书记谢凤鸣得知后,立刻赶到病人身边,询问了情况后,当即从口袋中掏出1000元钱,指示带队领导马上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王大嫂告诉记者,该病人在被送到医院后,即自行苏醒了。经检查,这名民工是由于疲劳过度、缺水才出现昏厥症状的。当地医院为她输了些葡萄糖等营养液。身体恢复后的她说,由于今年家乡遭了灾,手中缺钱,路上不舍得吃东西,下车时即感到又渴又饿又疲乏,谁知下了车便撑不住了。
新疆的月亮同样圆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9月8日便离开家乡的采棉工们,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没能与家人团圆。但他们说,在带队领导和农场领导的关怀下,他们感到新疆的月亮同样圆。
在返乡的客车上,新蔡县顿岗乡的李大爷和坐在他旁边的几名采棉工纷纷向记者描述了他们今年在新疆过中秋节的情景。他们说,中秋节那天,新蔡县委、县政府的几位领导为他们送去了月饼、哈密瓜、葡萄和牛羊肉。其中,牛羊肉供采棉工们任意选择,爱吃什么要什么。共青团农场政委还特意为采棉工们安排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邀请维吾尔族的著名歌舞演员前来助兴,让他们看到了从没看过的维吾尔族舞蹈,听到了从未听过的维吾尔族歌曲。当维吾尔族的小伙儿、姑娘们放声高歌、尽展优美舞姿的时候,采棉工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思乡之苦,心里乐开了花。许多人感到在新疆过中秋节比在家中过还要热闹、精彩。
晚会结束后,农场领导想得很周到,还以0.40元/分钟的低价电话费,安排部分想家的采棉工同家中通电话,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只想着努力干活儿、多挣钱。
开了眼界饱了口福
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水果极具特色,别有风味。采棉工们说:“我们在这里饱了口福,开了眼界。”
抱着一大包葡萄干的关津乡枣林村的一位大嫂告诉记者,这一次赴新疆采棉,她大饱了口福。那里的小番茄最大的不过拇指肚一般。初到新疆时,由于棉桃还没有完全开放,她们帮助附近的承包户采摘小番茄。在干活时,豪爽的新疆人常常让他们吃小番茄解渴。她感觉那些小番茄比内地的更甜、更够味儿。农场也经常低价为他们提供新疆的哈密瓜、西瓜、葡萄等水果,让他们尝到了正宗的新疆特产。坐在旁边的一位大娘接上了话茬儿。她说,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新疆的水果,听别人说,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水果好吃,但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若不是此次前往新疆采棉,今年已经64岁的她,可能这一辈子也不会吃到那么美味的水果了。
同车的张老汉说,吃水果他不在乎,关键是新疆的风光让他大开了眼界。他从没有见过那么空旷的原野,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前他当村小学教师,教孩子“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时候,自己也很迷茫,因为没有亲自去过那里,没有亲身体会。如今,这种“天上没有鸟,地上没有草”的景色他通过赴新疆采棉看到了。一路上,他领略了各地不同的风景。他说,那些景致,令人心旷神怡,让他大开了眼界。
温情令冬日暖意融融
远离故乡赴新疆采棉的民工们,由于受水土不服、劳动过于繁重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带队领导和建设兵团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之下,他们在冬日里感到了融融的暖意。
在农8师142团采棉的梅师傅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他说,初到新疆时,许多人由于水土不服开始拉肚子。后来,由于当地的土质盐碱含量大,民工采棉时,土经常进到鞋里面,导致采棉工的脚被腐蚀而裂口,劳动时疼痛难忍。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帮采棉工们克服了困难。梅师傅说,县里给他们派去了医疗小组,兵团卫生所的医护人员也为他们的病跑前跑后。卫生所距他们的采棉地点有十几里路,因采棉工们中午不回来,医疗人员就跑到地里为他们送药。这令他们十分感动。前些天,天气骤变,许多人因为带的衣服少,有的甚至没带棉衣,冻得伸不开手,极大地影响了劳动进度。带队领导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向团里借了一部分钱,让采棉工们购买棉衣。采棉工们对记者说:“这才真叫雪中送炭。要没有政府的关怀,我们咋能够顺利地采棉挣钱!”
据了解,兵团周边的一些私人承包户几次开车到兵团附近,以高出一倍的采棉价格拉采棉工去为他们采棉。为了报答政府的关怀和建设兵团领导的关爱,新蔡县采棉工无一人前往。
百万富翁乡情浓爱心献给采棉工
连日来,在新蔡县赴新疆采棉工中间传颂着王树礼致富不忘乡邻,专程探望慰问采棉工的感人故事。
王树礼今年31岁,是新蔡县练村镇土楼村石王庄村民组人,早年因家境贫寒赴新疆打工,吃过不少苦。后来学会了汽车维修技术,在乌鲁木齐市开了一家汽车维修门市部,并且还开展汽车配件代理业务,现在成为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的富翁。不久前,他得知土楼村的40多名乡亲在新疆建设兵团农8师142团采摘棉花后,便专程到兵团慰问,为每个乡亲捐款50元钱,并拿出1000元现金让他们改善生活。他还为练村镇其他村的采棉工们送去了125公斤肉、150公斤月饼和150公斤水果以及一些香烟。他还表示要给今后所有赴新疆打工的乡亲们以更大的帮助。乡亲们对他的善举感动不已。
来源:天中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