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重建“迷你”心脏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与美国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合作,对从人体皮肤提取的多能干细胞进行遗传重组,使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方法,促使干细胞分化并自我组织成这个包括微心室在内的微型心脏组织,这颗“小心脏”能像完整大小的心脏那样“搏动”。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学教授凯文·希利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指出,这是首个在试管中培育出的人体微心室。研究人员可以有机会深入了解心脏的发育过程。
尽管这颗“心脏”还只处在人类心脏早期发育的阶段,用于器官移植为时尚早,但研究人员却可以利用它进行药物测试。
此前,人类心脏疾病的研究模型主要是使用实验鼠的心肌细胞来对心脏微组织进行研究的,而由人类干细胞发育而成的“迷你”心脏构建的实验模型,则更接近人类身体的真实状况,它甚至有可能替代动物实验。
这一次,研究人员瞄准的就是可能产生心脏先天缺陷的药物——沙利度胺。他们将这些正在分化的细胞暴露在沙利度胺中,结果发现在治疗剂量下,这种药物会引发微室的异常发展,包括体积减小、肌肉收缩问题和较低的心率。
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病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布鲁斯·康克林特别提到,美国每年有多达28万名怀孕妇女都暴露在具有潜在胎儿风险的药物下。最常见的先天缺陷就是涉及心脏,因此,产生心脏缺陷的潜在可能性是决定孕期药物安全的最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这项研究完成几个月前,研究团队就在一个芯片上,利用从成年人皮肤组织里提取的基因重新编码的干细胞,分化形成能够搏动的人类心脏细胞的小室。
多能干细胞最初被放置在一个圆形表面,用来调节细胞的分化。两周后,生长在二维表面环境的干细胞开始形成三维结构,成为了一个搏动的微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