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6|回复: 7

草根走出成功路

发表于 2015-8-5 13:25: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偌大的车间里,400多台缝纫机器分成数十个横队,整齐地排列着。每台机器旁都有一名工人,他们在低鸣的机器声中麻利地将手中的布料制作成相应的产品。

  400多人共同劳动的车间,竟然感觉不到一点儿嘈杂。

  全国劳模彭玉杰就是管理着6个这样车间的人。

  在坐落于安徽省望江县的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里,彭玉杰是公司4个分厂的厂长之一。他的“麾下”有2400多名员工,每天他都会从2400多个工作台面前来来回回“巡查”不少于五六次。

  站在一群以“70后”、“80后”为主的职工之间,彭玉杰的外表只能用“非常年轻”来形容。生于1985年的他和车间里的大多数职工一样,没考上高中或者大学,从农村出来去外地打工。不一样的是,短短几年时间,彭玉杰就从一名普通的缝纫工人一步步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直至厂长。

  对于工厂里那些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们来说,彭玉杰不仅是他们非常佩服的“彭厂长”,更是一个近在咫尺的正在激励他们更进一步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25:49 | 查看全部
  赚钱不是打工唯一目的

  2003年6月,18岁的彭玉杰初中毕业后,和当地很多同龄人一样,随身带几件衣服就出来打工了。

  从安徽太和一个小乡村里走出来的他很快就感受到了“一个农民工的底层感”。因为没有学历和技能,彭玉杰只能选择门槛最低的服装厂,成为一名裁剪工。

  时间一长,彭玉杰有些坐不住了。从厂里的各种裁刀,到各条线上“串门”,他都开始“研究”起来。

  看着别人操作容易,自己操作时却傻了眼,“工序对,材料对,但为什么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离‘合格’就差一大截呢?”为了找出差距,彭玉杰老老实实地“沉”到流水线上,跟着老师傅学各种裁刀的操作技巧。

  “有时会遇到不喜欢多说或不愿多说的老师傅,我就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看着他操作,有机会就问上两句。”靠着“偷”学的技巧,只要有机会,彭玉杰就一遍遍在机器上尝试操作。

  学会了裁剪技巧,彭玉杰又跟着车间质量员学习看工艺单,帮着准备辅料裁片,学习包装技巧。甚至连行政管理,他也会“多听一耳朵”。

  服装厂里,很少有员工能像彭玉杰这样好学。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担心学习会“浪费”时间。由于他们的收入大多是计件制,只要把自己当下的工序做熟练了,就会提高产量,钱也就能拿得多。因此,不少同事对彭玉杰“遍学各种技术”感到很不理解。

  “出来打工,如果你只想到赚钱,而不是去想提高技能,那么你将来很难有所进步。”对此,彭玉杰有着自己的想法。

  仅仅几年时间,彭玉杰的话就“应验”了。当和他一道进厂的伙伴们每天还在为多生产几件产品而累得精疲力竭时,他已经被迅速“提拔”为一名班组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26:15 | 查看全部
  尊严靠能力来赢取

  经朋友介绍,2009年6月,彭玉杰来到刚刚投产的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班组长。

  新工厂、新设备、新员工,前所未有的压力包裹着这个只有24岁的年轻人。身边的同事有不少人是望江县当地“大妈级”的农民。语言上的不通,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彭玉杰想到了放弃。为了帮助丈夫重新找回工作的信心,彭玉杰的爱人王金花把刚满月的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打包行囊,过来和彭玉杰一起打拼。

  有了妻子的支持和陪伴,彭玉杰开始全身心地守在生产一线,以厂为家,努力学习听懂当地方言,与职工很快打成一片。时间不长,彭玉杰再一次被“提拔”为当时申洲安徽公司里最年轻的车间主任。

  这一次“提拔”在全厂引起了一定的议论。有老员工认为彭玉杰“爬”得过快,是不是有什么其他“背景”。彭玉杰什么也不说,他明白,行动要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彭玉杰有一个手电筒,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是他的“秘密武器”。

  工厂里有个规矩,不允许超时加班,到了晚上7点半,必须关灯走人。可是这与彭玉杰“爱钻研”、“当天事当天毕”的习惯有矛盾。为此,彭玉杰的手电筒便成了他最好的帮手。

  “打着手电筒解决问题”甚至引起了公司副总经理沈冬的注意。“这个小伙子有魄力、有闯劲。”沈冬的这个评价也成为彭玉杰再一次被“提拔”的一个重要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26:30 | 查看全部
  2012年,27岁的彭玉杰成为公司里一名最年轻的厂长。

  甫一接手,在到老厂长办公室报告工作时,彭玉杰正好听到车间主任张桂霞在提辞职的事。

  “他太年轻了,让他当厂长,不仅职工很难信服,我也难以接受……”正想回家带孩子的张桂霞向老厂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彭玉杰和张桂霞差不多同时担任厂里的车间主任。论年龄,在张桂霞眼里,彭玉杰“只能算是个孩子”。

  当面听到职工质疑自己,彭玉杰没有第一时间反驳,而是想如何让别人信服自己。

  他所做的第一步仍然是从提升自身技能入手。每次衣服出了新样式,彭玉杰总是第一个学会裁剪、缝制,再手把手地教给职工。遇到复杂的工序一时难以掌握,等到下班车间断电后,他就拉着裁剪工厂的同事,打着手电筒一起研究学习,有时还会找来工业工程部的同事当老师。

  好几次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彭玉杰总是会找到比别人更加简单便捷的解决方法。“这一点让我们非常佩服。”现在和彭玉杰关系非常好的张桂霞再也不提辞职的事了。

  “说实话,当初提拔彭玉杰当厂长时,我们确实有很多顾虑。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选择完全正确。”沈冬提起这个“爱徒”,自豪之情同样溢于言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26:49 | 查看全部
  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今年,彭玉杰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赴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那天,一工厂所有车间主任、班组长自发列队在公司门口为彭玉杰送行。张桂霞当面向他伸出大拇指。当天晚上,彭玉杰的手机上收到了张桂霞的短信:“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你有更高的平台可以攀登。”

  7月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安徽调研考察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彭玉杰作为农民工代表发言:“我是全集团公司8万名员工中唯一一名全国劳动模范,这让我无比激动、无比幸福,也让我身边8000多个农民工内心充满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你说得真好,说出了农民工的精气神!”李建国率先为彭玉杰鼓掌,继而全场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激动幸福之后,我冷静下来,我只是以一个农民的朴素、踏实、善良做一个本分的人。”彭玉杰说他要懂得感恩,“不仅为获得的个人荣誉,更是为让我们这些农民工从工作、人生、心理和精神层面走出了边缘化、底层感,走向平等、公正、发展的社会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27:21 | 查看全部
  采访手记

  彭玉杰并不是记者见过的最年轻的厂长,但一定是“最接地气”的厂长。我们在车间里碰面,他笑呵呵的和随行的所有人一一握手,然后拉开门帘,让所有人过去后他最后一个进门。

  员工们都很敬佩彭玉杰,说“彭厂”没有架子。彭玉杰说:“我现在仍然是一个农民工。我用自身的实践告诉他们:一个人,真的可以通过奋斗取得成功。”

  从起点上来说,彭玉杰和任何一个农民工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没有文凭也没有文化学习上的天赋。他选择缝纫这个职业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门槛低。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口若悬河的技巧,更不会阿谀奉承地讨好上司。

  对于他的成功,他喜欢说“自己头脑比较灵活”。可我感觉那是他的谦辞,真正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勤奋,和他“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的价值观。

  打工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农民工的底层感和边缘感。为了改变这一切,他想到的是,赢得尊严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强大起来。

  正因为如此,在给新员工培训时,彭玉杰鼓励他们要多观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求”。而当员工们提出要公开工时工价以示公平时,彭玉杰同样第一个站出来赞成。

  正因为如此,“厂长”并不是彭玉杰成功的终点。走出底层和边缘,彭玉杰应当而且一定会走出一条更加坚实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9 08:00:36 | 查看全部
的确 强大才是立足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 07:19:59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付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