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0|回复: 3

老年农民工为何“近乡情怯”

发表于 2015-8-6 10:38: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既然问题出在农村空心,解题思路就应在填实

  项羽有句名言,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千百年来,多少功成名就之士,无论饱学大儒,还是名官显宦,告老还乡、叶落归根是很自然的选择。如今,渐行渐老的第一代农民工,却显得顾虑重重,“近乡情更怯”起来。是什么扰乱了他们的乡思?

  家乡生活环境的变化,恐怕是重要原因。

  自己回去了,子女不回去。城里打工还是比在家种地划算。壮劳力向城市转移,乡村面临“空心化”窘境。回乡养老,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缺乏收入、生活上缺乏照料、人际交往上缺乏乡情等种种难题。

  既然问题出在空心,解题思路就应在填实。

  城镇化并不等于农民全部涌向大城市,中小城镇也有发展空间。县域经济甚至乡镇经济发展了,聚集起特色产业,拉动本地就业,支撑起城市生活,公共服务也可以集中提供。这种产业聚集、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在许多地区已经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产业结构升级、城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进行,家门口可以就业,打工不耽误照顾老人,提升了“归乡”的吸引力。

  然而,毋庸讳言,家门口培植产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数据上看,各劳动力输出大省近年来有回流迹象,但具体了解,大家的顾虑还不少。一是嫌赚得少,家门口还是比不上深圳上海;二是怕不稳定,家乡新长出来的产业链条还不那么结实,干着干着怕没活了,让人不太放心。

  一口不能吃个胖子,让家乡也像打工地点那么繁荣,需要一步步来。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金、政策、资源上的倾斜。多个支点巧妙支撑,内外杠杆共同发力,才能撬动顽石。一段历史时期以来,农村哺育了城市,哺育了工业化;如今,也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另外,农村资源的进一步盘活也应该审慎探索。

  城乡均衡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踏实创业、踏实谋事。(张 鹏)中国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9 08:17:55 | 查看全部
穷在闹市无人问 敷在深山有远亲 可以解释这种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9 23:08:15 | 查看全部
农民工有技术其实很吃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9 23:42:46 | 查看全部
是,一口不能吃个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