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鸟的自动化实现
Markus Fischer和其团队完成的下一项挑战是如何协调这种拍打翅膀的运动,以让机器鸟看上去真的是在自由飞行。他们选择了分裂式翼,通过分裂式的翅膀设计可以使机器鸟通过上层翼得到升力,通过下层翼得到推进力,这样,智能飞鸟就可以扑打着翅膀飞上飞下了。
除了利用杠杆结构带动翅膀的上下拍打,工程师们还通过复杂的控制单元,实现翅膀的扭转。这样才能让机器鸟获得爬升、俯冲和盘旋的能力。
为了精确了解飞行效率,工程师还专门开发了“制动功率计”,以测量机电效率,即机器鸟的空气动力效能。通过将飞行中的被动扭曲力转化为主动扭曲力,工程师们将它的空气动力效能从30%提高到80%,飞行时的机电效率可达45%。
研究团队还对机器鸟的控制和整体结构作了调整。“只有控制和调整好它,才能得到预期的空气动力效能。” Markus说,经他们测算,整体能量消耗(功率)大概是“起飞25瓦,飞行是16瓦到18瓦”。
据了解,这款“聪明鸟”并非直接用于工业制造,也不能起到运输作用,只是一款概念展示品。Markus Fischer和其团队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是一家从事自动化控制的公司,我们也想对气体力学和气流现象了解更多。”Markus说。
尽管机器鸟的具体用途还不得而知——至少可用于侦查——但其中涉及的智能机电和电缸技术、流体机械技术、智能控制和反馈控制以及状态监控系统等,有望运用于自动化驱动的各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