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5|回复: 7

(跟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之班组巨变)三代人见证铝业发展

发表于 2009-8-25 17:3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三代人见证铝业发展

        刘志红
        8月25日,87岁的张丙晨老人在儿子张延松和孙子张钊的陪同下,乘坐着自家的“东南菱帅”轿车,参观了曾为之奋斗过的中铝河南分公司。
        “变了,都变了!”目睹管网纵横、机器轰鸣的现代化铝工业基地,老人道出了一位退休27年的老职工对企业飞速发展的赞叹。
        张丙晨退休前,企业以每年40万吨的氧化铝产量,一统国内铝工业的半壁河山。“铝老大”的称谓,让这个14岁给资本家扛工、29岁支援陕北到延安、56岁对调回乡的游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谈及当年的工作场景,老人一脸的幸福:“运输部过去运矿石、拉煤,用的全是蒸汽机车。火车一来,老远就能听到轰鸣声、看到翻滚的白烟。厂区清一色的平房,只有我们班组的信号楼高高在上——建了个二层。每天站在上面看火车东来西往,感觉美的很!那时候,在厂里上班特光荣,干活也有劲儿,好多人吃住在厂里,星期天才回一趟家,有辆自行车骑着就很知足,哪敢想老了能坐上了自家的小轿车……”
        1981年,张延松子承父业,被分配到了氧化铝一厂第一高压溶出班组。当时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春潮涌动,铝工业的发展急需提速。张延松和师傅们一起“五班三运转”,很快熟悉了当时由苏联专家设计的溶出系统的操作和检修程序。随着学徒、师傅、班长、工序长角色的转换,张延松开始了大胆质疑:自蒸发器阀门又笨又重,难以操作和检修,能不能换个型号?
        1997年,他对自蒸发器阀门进行成功改型,用事实打破了“苏联专家设计,不能改”的“魔咒”,原先4个人半天也难以完成的检修,如今3个人1小时轻松搞定。之后,针对一系列技术难题,张延松不断改进创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时他成功摸索出的“液体碱碱洗预热器结巴”清理方法,由于投入少、产出高,被厂部命名为“张延松预热器清洗法”。2002年,张延松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在无数个“张延松”大胆创新、奉献企业的推动下,中铝河南分公司也迎来了它跨越式的发展:氧化铝产量由原来的40万吨,一步步跨过60万吨、100万吨、200万吨大关,成功跻身世界氧化铝五强。
         2007年,张延松的儿子张钊过五关斩六将,通过考试进入公司自备电厂汽机车间,成了一名锅炉工。
        “进厂已经两年多了,虽然和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但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张钊一脸诚恳地说,“现在岗位上那一块儿出了问题,我都能快速解决。虽说现在自动化程度高,岗位上都是电脑操作,但责任心并不比爷爷、爸爸他们少一点啊!”
        看着一台台实时监控的电脑屏幕,张丙晨老人疑惑地问孙子:“你烧锅炉,不用铁锨啊?”张钊哈哈一笑,说:“当时听说让自己烧锅炉,也以为这辈子没出息,要跟铁锨打交道了。谁知……你看,轻轻一点鼠标,一切就都OK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7:30:58 | 查看全部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22:29:51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09:15:54 | 查看全部
作品通过三代人的目光,展示了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对比强烈,冲击力强!看好该文!评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2:54:42 | 查看全部
确实不错!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4:46:53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rlcxiaoming于2009-08-26 09:15发表的  :
作品通过三代人的目光,展示了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对比强烈,冲击力强!看好该文!评论员!
请评论员多支出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4:47:2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楼中铝谷文生于2009-08-26 12:54发表的  :
确实不错!支持!
谢谢谷老师支持,请多提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7:13:05 | 查看全部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